多年前我们团队有个同事在巴哈马群岛抓蜥蜴,那家伙简直是个“逃兵”,在窄得能卡手的枝桠里窜来窜去,我们扑了好几次都落空。本来以为就是只灵活点的普通棕色蜥蜴,结果最后好不容易按住它的时候才发现,这货居然没了左后腿!

蜥蜴断腿仍繁衍!蛇形运动补缺陷,体重还超标

说实话,当时所有人都愣了,蜥蜴的腿跟咱们的手脚一样,要跑要爬全靠它,少了一条还能这么能躲,这事儿肯定不简单。

就是这只“独腿蜥蜴”,让我们把原本的小观察变成了全球调研,我们联系了六大洲的60多位学者,一起找不同地方的蜥蜴种群,最后统计下来,58种蜥蜴里居然有122只肢体缺失的个体。这些数据后来还发在了《美国自然学家》上,那可是生态学领域的顶刊,能登上去。

蜥蜴断腿仍繁衍!蛇形运动补缺陷,体重还超标

说明这些“三足勇士”的事儿真不是偶然,不过得说清楚,不是所有断腿蜥蜴都能活,我们记录的这些,全是熬过重创的特殊幸存者,大部分蜥蜴要是伤这么重,早就没了。

从“断腿必死”到“活得挺好”:蜥蜴颠覆了我们的老认知

以前学生物的时候,课本里都说蜥蜴腿长哪怕差一点,都会影响它们躲天敌、抓虫子、找对象,更别说整条腿没了,学界一直觉得这是毁灭性打击。但这次调研下来,我们才发现之前想错了。

蜥蜴断腿仍繁衍!蛇形运动补缺陷,体重还超标

不管是小到能钻墙缝的壁虎,还是大到能长到一米多的绿鬣蜥,甚至是得靠四肢紧紧抓着树枝才敢动的变色龙,都有断腿后存活的案例。老实讲,我之前还特意查过变色龙的习性,它们爬树全靠四肢协同发力,少一条腿跟人少一只手爬楼梯似的,按理说根本活不下去,可偏偏就有能撑下来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断腿蜥蜴没一个营养不良的,有的体重甚至比正常个体还沉,说明它们找吃的本事一点没减;还有雌性带着卵囊、雄性成功交配的,繁衍也没受影响。

蜥蜴断腿仍繁衍!蛇形运动补缺陷,体重还超标

本来想达尔文说自然选择“天天盯着”生物的每一个性状,断腿这么大的缺陷肯定会被淘汰,但后来发现,自然选择也分“看心情”的时候。要是某个地方食物多、天敌少,蜥蜴就算少条腿,只要能跑能抓虫,照样能活得滋润,甚至繁衍后代。这么看来,之前我们把“腿的重要性”想得太绝对了。

调研到这儿还没完,我们得搞明白这些蜥蜴到底是怎么“代偿”的,少了条腿,它们靠啥跟健全同类一样活?我们把传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室的生物力学分析结合起来,用了能拍2000帧的高速摄像机,还有精度到毫米的运动追踪软件,逐帧看它们跑起来的细节。本来以为顶多能看到“慢一点”,结果测试的时候居然出了意外。

蜥蜴断腿仍繁衍!蛇形运动补缺陷,体重还超标

蜥蜴版“奥运会”:断腿个体居然跑赢了健全同类

我们搞了个“蜥蜴2米冲刺赛”,有点像它们的奥运会,一开始觉得断腿蜥蜴肯定跑不过健全的,结果有几只居然冲得更快。后来看高速影像才明白,它们有自己的“小技巧”。

比如之前在巴哈马遇到的那种棕色蜥蜴,要是后肢断了半截,跑的时候会把身体扭得更厉害,跟蛇似的左右摆,用这种夸张的动作补回了缺失肢体的推力。

蜥蜴断腿仍繁衍!蛇形运动补缺陷,体重还超标

说实话,看到那画面的时候我都惊了,动物居然能自己“发明”运动方式来适应缺陷,后来我还查了类似案例,比如有的松鼠丢了前肢,会靠后肢蹬地跳着走,跟这些蜥蜴的思路差不多,但蜥蜴的“蛇形走位”更灵活,毕竟它们本来身体就能弯。这也说明,进化给它们的身体里留了“应急方案”,不是被动承受伤害,而是主动找办法活下去。

现在再想起巴哈马枝桠里的那只棕色蜥蜴,觉得它不是在“逃”,而是在跟命运较劲,对它来说,少一条腿不是生命的终点,更像是一道关于“怎么跑、怎么摆身体”的几何题,它还真就解开了。其实不光是蜥蜴,咱们生活里也能碰到类似的事,那些看着过不去的坎,说不定换个角度、改个方式,就能扛过去。

=

蜥蜴断腿仍繁衍!蛇形运动补缺陷,体重还超标

你有没有见过这种“逆境里发光”的生命,可能是路边断了根的小草,也可能是其他小动物,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韧性,有时候比我们想的还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