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一通接一通,节奏很快。美方高层先密集打电话,国务卿、国防部长层面的沟通都在进行,总统也亲自出面,和中方领导人聊了一个多小时。气氛刚热起来,9月21日,美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代表团就到了北京。第二天一早,中国海军把福建舰上电磁弹射的最新画面放了出来,歼-35、歼-15T、空警-600轮番起飞。镜头干净利落,没有多余铺垫。看完一句话浮上来:这波,是给谁看的?
访问团是美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这个委员会在美国国会里分量很重,手里有钱,有监督权,也有政策话语权。它盯着国防部、美国武装力量,还有能源部里不少与安全相关的机构。它每年要给出具体预算安排,要定政策路线,要对军事研发、核能管理等一系列事关国家安全的方向做拍板。能坐进这个委员会的,多半对军备和作战体系很熟。
画面里最抓眼的不是一款飞机,而是三型先进舰载机协同起降:五代隐身舰载机歼-35、基于重型平台的歼-15T、固定翼预警机空警-600。歼-35弹射出甲板,姿态稳定;歼-15T紧随其后;空警-600起飞,机背那只醒目的大盘子,像把“海空神经中枢”直接搬上了甲板。中国由此成为全球首个,在电磁弹射航母上实现五代隐身舰载机协同起降的国家。这话不虚。电磁弹射不是单点突破,是真正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固定翼预警机的稳定起降,这关过去过不了,航母编队的“眼睛”和“指挥台”就缺位。
很多人喜欢拿中美对比。确实,美国海军早在2017年就把电磁弹射装上了福特级航母。F-35C能在甲板上起降,这没问题。可这些年福特号总是出故障,技术状态不够稳定,迟迟无法常态化部署。舰上关键系统的可靠性让人心里打鼓,舰载机作战联队也没完全齐整。外界给它的评价还停在“有限作战能力”。这不是我替谁下判断,是它现在还在摸索。反观福建舰,去年大家还在议论“开始试验电磁弹射了”,眨眼间,一年多时间,三型机全部起降成功。节奏快到让人来不及反应。说句实在话,这个进度,在不少美国军工同行看来,难以想象。
这回的关键,不只是“弹射成功”,而是“谁被弹射起来了”。空警-600是中国第一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它能预警探测、指挥引导、目标指示、作战协同。有人把它叫作海空司令部,不夸张。没有它,甲板再忙,打出去的拳头也像蒙着眼。它能把航母编队的“看见”从几十公里的船载雷达范围,延伸到远得多的距离。公开画面里的说法是,它的探测范围能上百公里,远超舰载雷达约40公里的探测距离。
哪怕面对亚音速巡航导弹这类擦着浪头来的威胁,也能提前预警,提前腾挪,提前组织火力。这带来的变化,是节奏上的变化。过去是“我在,你就得注意一下我”。现在是“我一直在,你的行动要始终在我的视野里”。从阶段性存在,往持续性掌控走。歼-35有了它的引导,去截获对方空中力量更从容;歼-15T在它的指挥里,对海对陆火力的投送更精准;歼-15D这种电子战力量,也能围绕它形成掩护支援。一个完整的舰载航空体系,才算真正合上了闭环。
这波发布,被不少人解读为“不是巧合”。访问刚落地,视频就上线。时机拿捏得很讲究。前面也出现过类似的桥段。有人记得,某次美方高官访华时,中国的新型战机完成首飞;也有人记得,某次美方经济官员到访之际,国产高端手机新品官宣。每次都没有多谈,但外界看在眼里。表达不需要太多词,礼物也不必包得花里胡哨,放在桌面上,大家自然明白分量。
这就是“以实力对话”的味道。不是拍桌子,也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是告诉对方,沟通当然欢迎,但别把沟通当成压人一头的工具。把话说明白: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体量大的国家,军事技术的更新速度、体系能力的补齐程度,也在往前推进。对话要有平等姿态,要承认对方的能力和意志。那句“某种招数不好使了”,并非情绪化的回击,更像现实层面的提醒。
把镜头往回拉一拉,能看出更多耐心。中国的航母路,走得不容易。先是辽宁舰,从别人留下的外壳起步,摸清门道。再到山东舰,自己把大船造出来,把基本路数跑顺。如今有了福建舰,直接把电磁弹射拉满,把舰载机的谱系补齐。追赶的气味在变淡,创新的味道在变浓。很多人感慨,终于从“我们也能”走到了“我们还可以这样”。这背后是漫长的工程积累,是对体系作战的理解不断深化,也是对关键节点的明晰判断。没人会否认,这一刻提气。
再回看访问团的身份,军委会成员常年泡在军备、预算、议题当中,对数字敏感,对性能敏感,也对“时间”敏感。电磁弹射在纸面上好写,在工程上极难;固定翼预警机在PPT里好看,在甲板上磨合更难。一次成功不算什么,关键是把“成功”变成“常态”。所以当他们看到“多型机协同起降”的镜头,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这次释放出的信号也不难读。第一,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什么时候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跟谁展示,心里有数。第二,叙事不再被动。不是等别人来定义我们“能做什么”,而是用场景告诉你“我们正在做什么”。第三,合作与竞争可以并行。欢迎来谈,也欢迎看见。看见之后怎么谈,谈到哪一步,大家心照不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