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但是,美貌在给她带来优越感的同时,也为她种下无穷的后患。因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倾国倾城的女人很容易沦落成政治的牺牲品,“四大美女”也没能打破这个魔咒

貂蝉:史书中,只是一味强调貂蝉在离间董卓和吕布时的突出作用,却很少有人去想:这种生活是貂蝉想要的吗?吕布被杀之后,貂蝉也彻底消失; 杨贵妃:虽然后人对杨贵妃的争议很大,但是,没有人会怀疑她与唐玄宗的感情。被一个喜欢自己的男人疼爱有错吗?可最终,她却要为唐朝的没落“买单”,自缢身亡; 王昭君:选秀入宫,可虚度几年光阴却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与其说她与外族联姻是“义举”,倒不如说是被逼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出塞使她闻名于世,但匈奴“过房婚”的传统让她先后成为三代匈奴单于的妻子,其中的苦涩和悲哀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与这些人相比,西施好像非常落魄。她没能像貂蝉一样改变历史进程,也没像杨贵妃那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显赫一时,更没有像王昭君那样青史留名。人们只记得有个美女西施,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她身后的故事,以至于连她的死到现在都是一个谜。 西施的故事还要从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争斗中说起,《吴越春秋》中的记载是这样的:西施15岁那年,吴王夫差举兵灭了越国,并将越王勾践俘虏。勾践被俘期间表现得十分温顺,以此来麻痹夫差,最终被夫差放回越国。勾践归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越国挑选美女进献给勾践,西施便是其中之一,挑选她的人叫做范蠡。

西施凭着绝色容貌和高超舞技很快就成为吴王夫差最为宠幸的一位妃子,开始整日沉迷酒色,对勾践放松了戒备,使得勾践能够东山再起,一举将吴国打败,夫差拔剑自刎。 书中不但将吴王夫差的沉沦归功于西施的媚惑,在勾践反攻吴国时,西施还起了“内应”的作用。这显然是为了美化西施而做的误导,因为历史上许多朝代灭亡的背后都会被扒出来一个“祸国殃民”的女人作为“背锅侠”:爱笑的褒姒可以毁天下,爱吃荔枝的贵妃也能毁天下!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昏庸帝王的罪过反倒降低不少。我甚至觉得那些女人的“坏名声”都是后代帝王捏造出来了,因为帝王再傻,也不希望人们能肆无忌惮去评价帝王的错误,这会让“九五至尊”的天子形象大打折扣,从而失去神话色彩

西施在吴国灭亡后回到越国,但对于西施的结局,却有多个版本: 版本一:归隐 持这种观点的人,坚持认为西施在奔赴吴国之前就已经和范蠡定下了终身。当范蠡奉勾践之命全国选美时,西施“牺牲小家为大家”,决定帮助范蠡、也帮助越国完成使命。后来吴国灭亡,西施回到越国后就和范蠡归隐山林,最后不知所踪。 这可能是人们臆想中最完美的结局; 版本二:溺水身亡 《东周列国志》就持这种观点 书中称,越王勾践对西施的美也一直念念不忘,在西施归国的当天就被带进宫去侍寝。但勾践的这一行为刺激到了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的正室夫人,于是,他的夫人就将西施沉入湖中;

版本三:殉情 这种版本好像把前面两者结合了 西施归国后,勾践一直想得到西施,这才有了范蠡和西施想要离开越国的一幕,但勾践却坚决不同意,而且还对范蠡起了杀心。为了保全范蠡,西施和范蠡在湖上小舟相会时,跳入湖中。 这取材于李商隐的那句:“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如果仔细梳理的话就会发现,这三种版本中只有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第一种美化成分太明显,因此,也就给了西施一个圆满收场,可信度不大;第三种又有点不合逻辑,因为勾践想要西施的话绝非难事,而且历史上勾践对范蠡还是比较信任的,他不可能因为一名女子去和范蠡撕破脸。 第二种为什么可信度比较高?一方面,勾践的正室与勾践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勾践被俘时卧薪尝胆,他的夫人相比也不会好过。有了这种共同的经历,突然出现一个女人轻而易举就夺走了这一切,谁能忍受?这像极了吕雉和戚夫人之间的情形,因此,勾践的夫人为争宠而杀了西施不是没有可能;另外一点,他的夫人杀西施未必是为了争宠,因为夫差在西施的迷惑下可能沉迷酒色,谁能保证勾践不能?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勾践夫人也会永绝后患。

自古红颜多薄命,历史上四大美女闻名于世得益于美貌,但同时,美貌也成为她们的致命伤害。更遗憾的是,四人无一例外地和政治扯上了关系、并最终全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西施再美,也只不过是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而已。我相信史家们笔下刻画的“亡国之恨”可以刻骨铭心,但我也相信,她们不想拥有这样的生活。只不过,她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