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体育领域什么最火,那以苏超为代表的城市足球联赛,肯定算是其中之一。那么,一场体育赛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流量密码,又是如何拉动消费增长的呢?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9月中旬,常州奥体中心,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十一轮比赛正在进行。比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超过4万名观众来到现场,但是预约观看人数超过53万人,抢票中签率仅有不到8%。这种高人气的观赛热情,几乎出现在苏超的每一场比赛。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赛场内,主场门票一票难求;赛场外,借助“苏超”的泼天流量,当地正把赛场上90分钟的激情,转化成“1+N”天不间断的消费盛宴。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实际上,在这天的比赛开始之前,“苏超”的火爆流量就已经开始。

在赛场外,天目湖鱼头汤、常州萝卜干炒饭、季节限定的青团等各种品类丰富的特色美食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比赛结束第二天,常州中华恐龙园再次迎来了客流高峰。除了本地市民,他们当中有很多来自无锡、苏州、宿迁等周边城市,还有的是浙江、安徽等外省游客。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因为“苏超”赛场演出而持续走红的恐龙“角角”,如今已成为恐龙园的流量担当。每天因为问候“角角”来到这里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就在“角角”火爆出圈的那场赛事期间,常州整体接待游客人次和消费金额的增长率位居江苏省首位,中华恐龙园景区搜索量同比增长了近60%。赛事的热度转化为了强大的文旅吸引力。进入到九月份,客流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5%左右,营收也增长了12%左右。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苏超赛事还带火了文创产品。像“恐龙妹妹”系列玩偶,上线不到三天时间,销售量就达到了上万件,成了景区的销冠文创。单这一款产品,就给他们带来超过百万元的营收,到现在依然热度不减。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7至8月,江苏常州全市12家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3%,中华恐龙园上线“一张门票玩两天”政策后,省外游客同比增长35%,二日游游客同比增长200%。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吃喝玩乐游购娱,人流的大量涌入不仅给景区带来了门票收入,也带火了当地的酒店、特产和各色文创。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统计,“苏超”常规赛期间,江苏常州6个主场赛事,预计观赛人数超过50万人次,带动客流200万人次以上,常州景区游客同比增长超过27%,其中外地游客量同比增长38.8%,拉动消费超过15亿元。当地还借着人潮举办非遗市集、能源博览会嘉年华等多种活动,让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的同时,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持续赋能。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 魏翔:赛事带动既是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城市很聪明,他们现在把很多精力用在保障主服务的基本质量和它的规范性、标准化上,把创新的精力、创新的资源调配到第二现场、第三现场上,这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伴随着“苏超”的爆火,越来越多的地方也开始举办“苏超式”的足球联赛。当“体育+消费”的融合不断深入,“赛事+”的边界还在不断拓展……在四川成都,像攀岩、滑板、跑酷这些曾经的“小众运动”,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成都一家总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攀岩馆,最多可以满足70多人同时攀岩。现在这里每天营业时间超过10个小时,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是满员的状态,周末有时甚至需要排队。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根据中国登山协会发布的《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成都的攀岩爱好者数量和攀岩场馆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4位、第5位,均为西部城市之首。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除了攀岩,一家新近启用的滑板运动场通过“体育产业+体验业态”的创新融合,把滑板、平衡车、小轮车、攀冰等众多小众运动,带到成都的市民生活中。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410亿元,同比增长约9%,这其中新兴运动消费增长明显,飞盘、攀岩、跑酷、匹克球、棍网球等新兴项目的运动占比提升到18%,运动场馆、社区、校园、商圈等场景吸引了70%以上的新兴运动人群。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等5个方面19项任务举措。服务消费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而这其中,体育消费已成为居民生活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业态融合和场景创新,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陈丽芬 :跟着赛事去旅游、跟着赛事吃美食已经成了风尚。这次文件提出来要引进一些高品质的赛事,还有发展职业联赛等这些措施。因为赛事能够促进人口的集聚和流动,从而有效带动交通、餐饮、文化、旅游这些关联性的消费,形成赛事+商旅文体多业态融合的消费场景。

监制:杜阳

制片人:柴哲宏 于浩

主编:张超 孙菁

责任编辑:孙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