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政策好,利率最低2%,想要转贷的客户私我”“按揭房转贷业务均可办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后,房贷利率也随之调低,但由于存量房贷利率的重新定价通常以年为单位,例如每年1月1日或者贷款发放日,这也就意味着,有部分借款人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享受到政策优惠。基于此,有不少不法贷款中介开始利用信息差、借款人急于下调利率的心理,误导借款人将房贷利率置换为利息较低的经营贷、消费贷,“转贷降息”暗流涌动。
转贷中介引诱客户“吃利差”
不久前,5年期以上LPR下降25个基点至3.95%,迎史上最大降幅,存量房贷利率也将顺势下降,但中间等待的时间差让郑洋洋(化名)犯了难,按照贷款合同约定,他的房贷利率重定价日为每年初,也就是说他在2025年1月1日才能享受到利率优惠。
“最近关注到名为‘转贷降息’的业务,贷款中介说能把房贷利率置换成期限更短,利率更低的贷款,我想试试。”郑洋洋说道。
“转贷降息”并不是一个新的生意,在存量房贷利率降息未调整前,不少借款人的房贷利率一度高达6%—7%,当时就有贷款中介营销起“转贷降息”操作,诱导借款人将房贷置换为消费贷、经营贷。
在房贷转消费贷中,借款人首先需要将个人征信提供给贷款中介,再由贷款中介将征信报告上传并匹配贷款机构,每个借款人匹配的贷款机构通常在3—6家。“年初银行给的政策优惠,消费贷利率最低在3%左右,有的能做到3%以下,支持先息后本、等额本息,还款期限5年,比房贷划算多了。”一位贷款中介说道。
房贷转经营贷的“门道”更深,借款人要先从贷款中介处办理“垫资”,将这笔资金用于偿还剩余房贷金额,还清贷款后,贷款中介会为借款人包装一个“空壳公司”,将借款人“伪装”成企业主,再去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审批成功后,借款人再将“垫资”的资金偿还给贷款中介。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贷款中介声称可以办理转贷的贷款类别以经营贷居多,利率最低为2%。“相比消费贷,经营贷的利率最低可以做到2%,贷款期限可以达到10年,贷款上限为3000万元,资金不仅可以用来还房贷,也能用于周转,性价比高。”一位贷款中介说道。
“降息”背后的高额陷阱
从贷款中介的口中,“转贷降息”正是利用了不同贷款之间的利差省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方式看似省钱,实则赔钱。
以200万元贷款金额计算,若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当贷款期限30年房贷利率为4.05%时,总利息为145.82万元;若置换为10年贷款期限,利率为2%的经营贷,利息总额仅为20.83万元。而采取这种方式转贷降息后,借款人每月月供也将从9606元提升至1.84万元。
从计算数据可以看出,置换后的贷款利率、还款利息确实更低,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在进一步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获得了更多信息。
购房者要想拿到低息贷款就必须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公司过户费再加上垫资费用、服务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位贷款中介直言,“公司我们可以帮你办理,整体过户费用为1.3万元,服务费为整体审批贷款金额的1%,也就是2万元,200万元垫资10天的费用为1.2万元”。
上述贷款中介还提到,“现在银行有政策,首年贴息一个点,最终贷款利率为1.8%”。当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哪家银行的业务时,该贷款中介强调,可以见面细聊。
转贷本身是钻了监管和银行漏洞,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指出,从目前的操作来看,大部分转贷都是以经营贷为主,主要是通过注册新公司申请经营贷,并将经营贷资金套现、多账户进行流转“洗白”,中间产生的费用都是由最终借款人承担。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潜在风险毋庸讳言,同时,借助贷款中介“投机炒房”也面临欺诈、过高债务杠杆、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多机构发布风险提示
“转贷降息”看似省钱,但银行也已加大监测力度,一旦被查出经营贷、消费贷挪用,银行有权要求借款人立即还款。
为避免借款人落入陷阱,各地监管、银行纷纷行动发布风险提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系统202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中提到,警惕“代办维权”风险、防范违规转贷风险、防范非法贷款中介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布风险提示,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普及金融知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等多部门此前也发文称,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骗取贷款、非法经营、高利转贷、贷款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及司法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追究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银行层面的防范措施主要围绕贷款回收等方面。有银行指出,转贷操作的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因此,有权要求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此外,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申请经营贷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资金,客户可能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去年3月,广州市法院曾公示一则判决,某借款人使用经营贷180万元转还房贷,被银行起诉,二审判决借款人十日内向银行清偿借清偿借款本金180万元及罚息。
也有银行提醒,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还款要求也很不一样,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
加大审核力度
尽管挪用信贷资金具有隐匿性,但不易察觉不等于无法察觉,打击“转贷降息”更需要多方合力。有银行个贷部门人士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客户“转贷降息”、捏造个人信息的情况,行内已经对大数据信息筛查系统进行了升级,同时也对借款人的资质要求进行了提高。
“监管层面应通过跨部门联动或采取专项行动举措。”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表示,就近年来中介违规助推贷款乱象的举动开展重点清理与打击,对违规中介实施严厉惩罚以震慑市场,对于银行来说则要加大申请资料的审核力度。
对借款人而言,如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者办理。如确需中介服务,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警惕贷款营销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
风险提示
“转贷降息”存在何种风险?
“转贷降息”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消费者选择转贷服务,需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信息提供给贷款中介。部分中介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借款人应如何规避风险?
对借款人而言,应不委托第三方机构办理业务,对于房贷利率、还款问题应及时与银行经办网点负责人或客户经理联系。借款人要合理评估个人或家庭实际情况,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应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咨询了解相关情况,了解金融常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