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谁都曾幻想自己一生顺风顺水,事事称心如意。然而,人生最为动人的,往往都是那些历经坎坷而终得圆满的传奇故事。张良,正是这样一个传奇式的人生。
       他究竟走过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波澜壮阔?又是凭借什么样的智慧和勇气,才成就了自己千古第一谋圣的美名?


       一场惨痛的兵灾,改变了张良的命运
       公元前250年,张良出生在韩国一个名门望族之中。据说,张良的家世极其显赫,他的祖父张仪,曾经做过三代国君的宰相,辅佐韩国国王兴隆国运;他的父亲张偃,也曾是一代贤相,受到韩王的宠信。
       在这样的家族熏陶下,张良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代名相,为国家出谋划策。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春秋》、《太公兵法》这些兵家必须的典籍了如指掌。按照这样的成长轨迹,他必将扶持韩王,为故国效力,继承家族的荣光。


       然而好景不长。前230年,秦国不断扩张,终于盯上了还未完全统一的韩国。秦孝公派遣大将白起率领十几万大军,一举攻占了韩国都城。韩国最终沦为秦国攻灭的第一个诸侯国。
       张良亲眼目睹了韩国灭国的惨状。他本可以安享荣华富贵的人生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自己也从一个世家子弟沦落到了无家可归。这无疑是张良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
       这场兵灾给了张良极大的刺激。他对秦国由衷的恨之入骨,立志有朝一日一定要让秦国偿还这样的血债。只是张良明白,凭自己一介书生之身,怎么可能与秦国的千军万马抗衡。所以,他必须慢慢积蓄实力,等待时机。


       一个偶然的邂逅,奠定张良一生的道路
       时光荏苒,转眼间20年过去。张良虽然在兵灾中失去了一切,但是他没有被击垮,而是不断学习兵法,积蓄实力,等待机会的来临。
       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之乡发动兵变,秦朝已经岌岌可危。张良认为这是反秦的大好机会。秦国虽然强大,但其暴政已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天下英雄此时此刻必将群起而攻之,充满了反秦的希望。


       张良首先想到的是扶持韩王成为新君主,让韩国在秦末乱世中再次兴盛。但是让张良大失所望的是,这个韩王软弱怕事,不思进取,根本不像一个出色君主的样子。张良看清韩王的真面目后,放弃了这个念头。前208年冬,张良在颍川有了一个意外的邂逅。这个邂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还是沛公的刘邦在攻占颍川,张良本是想要刺杀刘邦,结果被其手下得知并抓住。但是让张良惊讶的是,刘邦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大为赞赏张良的谋略与胆识。刘邦雄心勃勃,志在一统天下,十分看重人才。而张良也从刘邦身上看到了超越韩王的气度和魄力。


       一见如故的两人很快达成了合作。刘邦释放了张良,由衷欢迎张良的加入。而张良也看准时机,选择将全部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刘邦。
       可以说,张良和刘邦的邂逅,奠定了两人并肩共事,改天换地的命运。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张良辅助刘邦一统天下的伟业正式展开。用心计开启了刘邦称王称帝的道路


       在张良的谋划下,刘邦起兵的道路异常顺利。
       前207年,张良随刘邦一路击败了秦军,很快攻占了三户。张良极力劝说刘邦西进关中。次年,刘邦听从张良计策,趁机进军关中。在诸侯接连到达之前抢占了咸阳,更先一步得到了秦印信——这为日后取得天下合法性打下基础。
       前206年,刘邦东归,在萧县与项羽决战。此战两军势均力敌,难分伯仲。张良在此时给刘邦出了著名的鸿门宴计谋,让刘邦认识到了项羽才是心腹大患。鸿门宴后,刘项关系确实破裂,天下大势基本定型。


       在随后的四年内,张良继续辅助刘邦,使汉军屡战屡胜。前202年,张良建议刘邦趁西楚军主力不在,偷袭进入关中。刘邦接受张良的谏言。之后又听从张良的计策,两次设下埋伏,终于在垓下之战击溃了项羽,一统天下。
       可以说,正是张良数次机智的出谋划策,刘邦才顺利从起家到称帝的整个过程。没有张良这个智囊的全力相助,刘邦很难在与项羽的较量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张良功成身退,避开汉初政治风波
       在张良的助力下,刘邦最终完成了他一统天下的伟业,高高在上,称帝称霸。汉王登基之时,其他重要将领都获封为侯爵。张良本可以获得更高的官位和千金一诺的丰厚赏赐。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只要了一个小县“留县”作为封地,并没有更多追求。
       张良退隐的初衷,是因为他看清刘邦这位新君主的性格了。刘邦性格猜忌,好大喜功,担心功臣日后造反。所以张良避开权力核心,只想默默功成身退,不问政事,享受最后的荣光。


       即使如此,汉初数年,张良仍然不能完全避开政治风波。在吕后保护储君的政变中,张良被迫出面调停,使储君之位稳固。后来刘邦疯狂杀戮诸侯王,张良亦看清他的残暴,选择在高祖九年彻底隐居,闭门不出,以避祸端。
       高祖驾崩后,张良才重新出山。他表明自己只想苦修的意愿,吕太后最终放他一条生路。在漫长的政治生涯后,张良终于得以完全隐退。他成功地避开了汉初政治斗争的漩涡,保全了性命。


       千古第一谋圣的智慧与胆识
       张良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谋圣”,关键就在于他超凡入圣的智慧和断然的胆识。先说智慧。张良见多识广,心思缜密,善于观察和思考。他能准确把握形势,洞察先机,他的策略总是能形势所需,应变奇效。正是这样的智慧与谋略,让他在军国大事上屡试不爽,所向披靡。
       再说胆识。张良丝毫不怯弱,敢于直言规劝。他能在千钧一发之际果断决断,又能权衡利弊让步。正是这样既有胆识又知退让的品格,让他能待人接物毫不做作,最终开创大业。


       可以说,如果没有张良这位谋圣一般的辅助,没有他的一步一步安排,刘邦很难在与项羽的较量中逆转乾坤,称帝称霸。也可以这样说,正是有了张良,这个看似只会用兵的马背上天子,才得以一步步成为真正的天子。
       张良近30年的政治生涯,充满了太多传奇色彩。他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全部的心力来回报刘邦如此信任。最终他也的确功成身退,为自己谋得了最后的平静安详。


       结语
       人生最动人的,往往都是那些从低谷中奋起,经历磨难而后撑起一片天地的传奇故事。张良的一生,当之无愧地成就了他千古第一谋圣的美名。他值得每一位后人铭记,敬仰和学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