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到底是否存在鬼神一直是各种哲学流派所争辩的,在西方大部分人几乎都有信仰,他们中的很多人相信世界上存在上帝与撒旦。

而我们东方人对西方宗教并没有达到多数人认同的情况,不过我们也有自己所相信的鬼神之说。

就比如在农村很多人都是相信存在土地公存在的,并且在村中会建土地庙,常常去参拜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健康。

而且我们东方在很多细小的事情会格外讲究,就比如在农村人们盖房子时通常都会花钱请风水先生来给看风水。

不仅如此,房子的构造与大门的朝向都会格外地讲究是否吉利,除了这些构造上的讲究,连房子内的陈设都有门道。

就比如一句俗语讲:“五树进阳宅,人穷家也败”,讲的就是有五种树是万万不能种在宅子里的。

这便勾起大家的好奇心了,树木在我们印象中一直都是绿色平和的象征,为什么它们也会被忌惮呢?

桑树与梨树的谐音梗

脱口秀大会是一档近年来很火的综艺脱口秀节目,其中的一位名叫王建国的演员就经常用各种另类的谐音描述一个概念,使得引发哄堂大笑。

随着节目的走红,谐音梗也被大众经常调侃,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们的长辈们就很在意谐音梗了。

比如众所周知的春节时福字要倒贴意味着福到了,除了这些寓意美好的谐音,大家也格外避讳那些谐音不好的事物。

不能进阳宅的五树中的桑树和梨树就是被谐音梗影响了。

桑树在当下来看是一种经济价值极其高的树种,因为它一来可以喂食蚕宝宝,二来还可以结出口感极佳的桑葚。

现在南方很多地区都将桑树当作经济作物种植,但在过去它被看作是不祥的征兆,原因就是桑与丧同音,在过去“丧”就意味着丧事。

家家户户肯定都不想自家发生不祥的事情,自然格外忌惮桑树。

梨树也是同理,明明是一种在春天能开出浪漫白花,在夏天可以结出果实的树种,就是因为梨与离同音。

在今天我们想到“离”字可能第一反应是离婚,但在过去“离”就相当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意思。

所以,大家对于梨树更是惧怕,即使喜爱梨花喜爱吃梨子,也不会冒险在家中庭院栽种梨树,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没有什么理论依据可以支撑的。

槐树与柳树也不被待见

如果说桑树和梨树被谐音耽误了,那槐树就是被字形给影响了。

槐字是木字旁,另一边是一个鬼字,过去人们连谐音都惧怕,更何况是一个带有鬼字旁的字。

人们甚至称槐树为“鬼拍手”,这个称号就是从它的字形得来,他们认为鬼拍手会给家里招来不祥之物,自然是断断不能栽种的。

而且还流传出了一句老话叫做“前不栽桑,后不种梨,中间不长鬼拍手”。

槐树是因为字形不被待见,那柳树又是因为什么呢?

要知道在古代人们对于柳树也是很喜爱的,很多大诗人都会为柳树作诗,甚至白居易还创造出一个“杨柳细腰”的比喻词,后来还被专用于描述身材姣好的女孩子。

其实,在过去清明时期人们去扫墓会带上一支柳树枝,以表对已故之人的怀念,柳树也正是因为被用作扫墓时会插的树种所以才不能在宅院中栽种

从桑树、梨树的谐音原因再到槐树和柳树,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的避讳之处真的有很多。

放在今天我们多半会觉得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的确没有理论依据可以支撑这些树有不祥,而且这些树为人类带来的益处远远高出这些虚无缥缈的不祥象征。

但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是在过去科学技术都很落后,家中如果有生老病死的事情发生,是很难通过科学的方法治愈,无奈之下人们才将希望寄托在了这些鬼神之说上。

还有一种树有着很好的寓意,却也被古人所排斥。

挺拔松柏也有其它寓意

提到松柏我们第一时间想起肯定是它的挺拔坚韧,它不同于其它会开花的树那样被四季影响生长状态。

松柏一年四季都屹立不倒挺拔地站在那里,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暴风雪的寒冬,它始终如一。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将松柏比喻那些高洁傲岸的人士,也用松柏比喻高尚的品质,更是有众多文人墨客为松柏吟诗作赋。

可就是这样一个象征着坚韧的树种为何也被排斥呢?

原来在古代很多帝王陵墓都会栽种松柏,或许帝王会选择松柏栽种在陵墓也是为的松柏一年四季都挺直,像那些刚正不阿的卫士永远忠心耿耿地守护着他们的主人。

但帝王的信任就使得平常人家畏惧起了松柏,一个常常栽种在陵墓的树种的确不适合种在家中。

其实除了这个因素外,还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因素影响,原来松柏会产生一种松油,这种松油在春秋这种会常常起风的季节,遇到风再加上一点火星很容易点燃

森林中有很多松柏,而每年春秋全球的林场都会引发几场大火,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松油易燃,所以,家中种植松柏的确需要谨慎。

结语

树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密,我们的祖先猿人最一开始的生活地带就是在树上。

而如今的我们对树也很依赖,我们的生态环境,平日食用的水果很多都是来自树。

如果家中有庭院有条件种树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而究竟要种什么树真的没必要太计较那些传言。

过去是因为科学落后人们才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忌惮,如今我们能通过科学的手段了解很多事情的原理,所以应该摆脱类似的思维方式。

对待植物自然不必用忌惮的心态,应该更加平和、友善地拥抱植物拥抱大自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