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媒体:日本如此悔恨何其虚伪
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8月15日,是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实施的殖民统治,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15日,日本再次举行所谓“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日本首相石破茂出席并讲话,称必须把那场战争的悔恨和教训深深铭记在心。但其讲话中,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加害责任、给各国造成的伤害闭口不提。相反,在出席该“追悼仪式”前,他专程前往千鸟渊公墓献花哀悼,此外还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祭祀费)。其中前者收存超过数十万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于海外、身份不明的日本人尸骨,后者则早已臭名昭著。
如是悔恨,悔恨的是什么?铭记教训,记住的又是什么?翻开那段带血的历史,日寇铁蹄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令人发指的侵略罪行,违背了起码的人类良知和国际公法,不仅是对人权和人道主义的践踏,更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
但对累累罪行,日本多年来不肯正视,更未深刻反思。“终战诏书”全篇815字,不提“战败”,只称“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残局’”;不提“投降”,而称“为保全国体停止战斗”。战后几十年间,日本官方认可的史书也尽量回避签降书一事,竭力把“二战”终结的功劳放到天皇头上。至于对受害国的道歉,更是充斥着“机会主义”,能躲就躲,能赖就赖。犹记得1972年,为了打开外交局面,在中国政府坚持要求日本明确承认战争责任并道歉的压力下,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欢迎宴会上有所提及,措辞却是“添了麻烦”,引发中方强烈不满,遭到周恩来总理严正驳斥。最终重压之下,日方不得不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改为“深刻反省”。
没有彻底的反思,没有真诚的道歉,就不会有真正的和解。如何看待侵略历史,能否反省罪责,构成日本与亚洲邻国重建信任的基石,也是国际社会衡量日本是否真正回归和平道路的试金石。而日本战后之所以能回归国际社会,与周边国家恢复正常关系,是建立在承认侵略历史,誓言永不再战的基础上。
近些年,日本右翼势力倒行逆施,坚持“侵略定义未定论”,修改教科书,宣称认罪已经足够了等等,已经成为日本的“负面资产”,不仅损害与亚洲诸国的互信,更向国际社会释放着不安信号。试图美化侵略、否认侵略、歪曲历史、篡改历史,甚至为当年的战争罪犯翻案招魂,这一行径令人不齿,也是自取其辱,是对联合国宪章的挑战,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对人类良知的挑战,也是对所有战胜国人民的挑战。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获得尊重;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前事不忘,才能防止再误入歧途。抗战虽然结束了,但围绕于此的舆论战、文化战、认知战仍然艰巨。日本一些势力拒不认罪还试图洗白翻案,更警示所有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完整的胜利远未到来。面对这场斗争,我们必须捍卫真相、坚决回击,将侵略罪行和那些歪理谬论一同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