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们养儿防老,因此对养儿子这件事,特别上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儿女不防老,积谷就对了。

在中年时,就留下存款和房子,就算子女不管自己,还能活得自在。

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活到七八十岁,都是没有啥问题的。一旦走不动了,问题就来了,金钱不是万能的,房子也容不下自己。

要早点明白,贯穿我们一生的,是“家庭”。

有远见的父母,在五十岁之后,就会开启以下几种模式,让家庭变得更好,余生安稳。

01

夫妻更加恩爱,家庭就和气了。

少年夫妻老来伴。过了五十岁,夫妻就变成老伴了,若是不珍惜,以后就孤苦伶仃。

别以为,没有了老伴,还能有黄昏恋。多数的黄昏恋,牵扯到两个大家庭的利益,还要了子女的脸色,怪难受的。

夫妻恩爱,不仅是养老可以互相依靠,更重要的是给子女树立的榜样,对于子女的婚姻观,起到了很好的引导。

我的一位男性朋友,每天下班后,都会主动下厨,还问女儿“要吃点什么”。

他的女儿上大学,恋爱了。女儿的男朋友却很自私,不做饭就算了,就是点外卖之类的事情,也要别人帮忙,否则就发脾气。

女儿对照父亲的做法,果断放手了。

现在,女儿结婚了,丈夫是一位会做家务的白领。

无形之中,女儿会以父亲为参考,寻找对象;儿子会以母亲为标准,选择女友。这是父母应该意识到的问题。

当父母逼着子女去找对象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的婚姻是否很好?

父母在家里,总是闹得不可开交,子女哪敢结婚?应该从内心就惧怕婚姻了吧。

最可怕的是,父母五十岁了,还要闹离婚。

儿女没有了家,失去了后盾,工作、生活、婚姻,都可能变得一团糟。逢年过节,同龄的人都回家团聚,而你的儿女却不知何去何从。

别人家的儿女结婚,是父母陪伴、参与,你的儿女却只能选择一位亲人参与,难免有遗憾。

作家爱默生说:“婚姻的爱,使人类延续不绝;朋友的爱,使人类达到更完美的境界;淫邪的爱,则使人类败坏堕落。”

老夫老妻调整到恩爱模式,家庭可以延续,子女不会堕落。

02

夫妻按时退休,养老就有底气了。

关于要不要缴纳养老保险的问题,很多人都想过,也犹豫过。

若是生命只有六十几岁,恐怕是要亏本的。

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生意人,做什么都要“赚一点”,那么错过机遇的可能性很大。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谁都说不准能活多少年,但是我们要做到“长寿”的准备。

一个人活到八十岁。那么他从六十岁到八十岁这二十年之间,要消耗多少钱财,算一算,应该是一笔大数字。

作为父母,要从子女的角度看问题。

其一,父母有退休金,子女在外面闯荡的时候,就少了后顾之忧。特别是子女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不要给父母赡养费,这是无形之中的减少压力。

其二,当父母很老了,要住养老院,还能靠自己的钱来维系。子女无暇分身的情况下,也算是不错的安排。

其三,父母以后帮子女带娃,有自己的一份收入,也不会那卑微,还能帮助孙辈花点小钱。

虽然存款可以延续很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少,对于养老也是越来越没有把握。

什么是好日子,应该是“为有源头活水来”吧。

五十就进一步准备养老,一方面是金钱的准备,一方面是心态的调整,可以有一些让贤的思维。

夫妻退休了,儿女的麻烦会少很多。千万不要认为,你五十岁的时候,强悍得很,不怕。变老的样子,迟早会来。

03

夫妻孝顺老人,家风就变好了。

五十岁,是中年转入老年的阶段,但大部分的人仍旧“上有老,下有小”。

你的父母已经七八十岁了,需要关照了。这是对孝道真正的考验。

你在家里,应该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能因为你的自私自利,让家风到你这里就“停滞”了。

从关爱家庭的角度看,你我应该这样做:曾经关注子女多一些,现在关注老人多一些。

北宋宰相吕蒙正,小时候被父亲赶出家门,和母亲相依为命。

父亲有妻子和妾,吕蒙正的母亲在家是妾,不被大家庭接纳。

过年时,亲戚都不愿意借钱借粮给吕蒙正。

当吕蒙正做了官,并没有恨父亲,而是把父亲接到府邸。他知道母亲和父亲有矛盾,就安排了两间房,避免争吵。

吕蒙正的做法,正如他在《寒窑赋》里写的:“生平结交惟结心,莫论富贵贫贱。”

对待父母,没有差别心,不因过去的穷困、富有,就丢失反哺的德行。

当然,吕蒙正的余生,也得到了子女的关爱,就是侄儿侄女都对他很尊敬。

家风的传承,就像一场永无停止的接力赛。每一代人都不要逃避责任,不要丢掉接力棒。

04

过了五十岁,人生就过半了,但是生活还在继续,并且身体在变老。

时间很残酷,把青春一点一点弄丢,但是我们仍旧要抱着阳光的心,去安排未来。

当今,社会已经够好了,给了我们太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考虑到了养老的问题,我们不要自以为是。

司马相如说:“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多想一想持家之道,多创造幸福的因素,每一次调整自己,都是积德积福。

愿你我,家人安康,家庭和睦,家业兴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