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现代企业而言,服务器中实时记录的信息,就是自己的“命根子”。
对于科技企业更是如此,大量的用户数据,科研数据,用户操作产生的后台信息,都在服务器内进行处理。
一旦服务器出现问题,那企业必然会面对巨大的损失,甚至可以直接宣判一家企业的死刑。
在我们的印象中,很多企业可能会在城市郊区购买工厂,建立园区,加上一定的安保力量,从而保证自家服务器的放置和安全。
华为和微软作为在世界上声名赫赫的高科企业,它们就显得有些“偏激”。一个将服务器沉入海洋,一个将服务器藏于深山。有必要嘛?
一、温度是核心要素之一
想要知道华为和微软为什么这么做,我们首先要知道服务器最害怕的是什么。
服务器的四大梦魇,分别是高温侵袭、电路故障、人为物理破坏以及黑客攻击。
我们先来说高温,无论是微软采用的将服务器沉入海洋,还是华为将服务器放在深山之中,它们的计划都有一个共同点——避开高温。
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海洋的计划,听上去很疯狂,但作为世界科技企业中的巨头,微软必然有自己的严密计划。
无论是沉入海洋的深度,还是坐标点,会遭受的海流冲击等因素,都被计算在内。
在沉入海洋后,微软工程师经过长期的监测发现,服务器长时间运行导致的高温情况在海洋中几乎不存在,散热能力实在是太顶了。
除此之外,降的深度越深,散热效果就越好。在长时间的运行后,服务器的检查工作按照计划进行,海洋中的服务器浮出水面。
工程师惊讶的发现,服务器线路以及零件方面的各种损耗,对比常规服务器的散热方式,仅有六分之一。
虽然将服务器沉入海洋的放置方案,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但是服务器的健康状况才是最重要的。
和微软服务器创造的收益比起来,放置计划所花费的资金,真是九牛一毛。
华为为了放置服务器,几乎是挖空了一座山。这座山位置在贵州省,气候非常温和,将山挖通,做出通道后,通风效果非常好。
贵州省的空气质量也是国内顶级的,没有什么颗粒污染物,服务器所面临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即刻享受大自然的顶级风冷待遇。
二、高温导致的事故
如果不去处理服务器的高温问题,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直接用“血淋淋”的例子进行说明。
2021年11月3日,网易游戏的用户突然发现自己的游戏账户出现了无法登录的情况。
经过检查发现,因为放置服务器的机房温度实在是太高,直接导致了多个服务器触发了保护程序,直接“罢工”或者降频。
为此网易的工作人员将机房的空调重启,开始了进一步的散热,一直在3个小时之后,服务器才真正恢复使用。
2022年,英国遭遇了史上最强高温天气,在7月16日这一天,温度更是高达了42摄氏度。
这直接导致了谷歌云以及甲骨文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出现了异常。为服务器进行降温的制冷设备系统自己也受不了高温出现故障。
这直接导致了多台服务器在瞬间进入了高温预警峰值,直接宕机不干了。但是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下,哪怕服务器宕机,也不济于是。
很多服务器的电缆外包皮,都开始融化了。如果不是工作人员及时到场介入,很有可能,这里会变成火灾现场。
三、电路故障与人为破坏
其实大部分的电路故障,都和温度有关。高温状态下,设备散热起不到效果,发挥的就越不稳定,也就容易引起电路故障。
所以在完成散热的前提之下,电路故障发生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相对而言,很多企业更加担心人为破坏的问题。
不过这都是小概率事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有一群人提着榔头冲向服务器,一顿乱砸的情况。
但小概率,并不代表不会出现,在利益竞争下,一切都有可能。谁知道这么多起电力设备的自燃事故,不是有人放火导致的?
若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放在贵州省深山之中,想要进行物理破坏,也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四、成本问题
从直接角度去看,微软和华为的操作,简直就是“壕无人性”。先说微软的操作。
最初微软将服务器的深度,定在35米的海底。想要完成这个操作,需要科研团队进行实验。
首先要制作防水能力强悍的容器,要能顶住水下35米的压力,确保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不会出现任何泄露的情况。
一旦进水,容器内的服务器将会全体报废。可能有些网友会认为,造个容器也不是那么难,用所谓的潜艇材料不就得了?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这个容器并不是密闭的,它是需要管道支持的,管道中需要放置电缆,电缆的管道一边接通容器,一路接通供电设备。
将服务器放置在海洋中,其难度相当于建设一个缩小版的海底高速。管道的路线,管道壁的材质,供电端头的选择等,都是问题。
华为相比起来就简单暴力的多,直接将一座山给挖空了,做好支撑体,就直接开始使用。
无论是微软还是华为的做法,可以肯定的是,两者在这方面的初期花费,绝对是不小的。科研的费用,施工的费用,材料的费用,都是钱。
但实际上,微软和华为是做了一比,未来收益极大的投资,这个投资的关键在于——成本!
都已经前期投入这么大了?怎么还好意思谈成本?这就要说到微软和华为在后期成本的节约计划了。
服务器运行最大的成本是什么?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房租、电费以及设备损耗。
房租问题,这是必然要重视的,微软和华为的做法,在这方面无疑是节约的。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是否要收房租?很显然是要收的。
不过租借费用肯定要比在郊外或者一些专业的数据存储中心要便宜。华为就更不用说了,掏空一座山确实要花费很多金钱,但地皮便宜。
贵州省有着完美的自然地理优势,很多地区是无法建设高楼的,这也知道导致地皮不是一般的便宜。
若是用来居住,必然是不行的。毕竟在深山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住在这里只能当一个隐居高人。
可是用来放置服务器,地皮便宜的很,也不需要太多人进行管理,甚至可以说,来到服务器地区的无关人员,是越少越好。
然后来说第二点,也是绝对的成本大头——电费。这么多服务器,除了维护之外,几乎都是全天24小时疯狂的运作。
IT行业是绝对意义上的用电大户,三峡大坝每年的供电量,需要提升200倍,才能够满足全球IT行业的用电需求,并且需求量还在增加。
所以如何降低服务器的能耗,并且让服务器稳定运行,才是正解。专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设备的耗电量,是和设备热量有很大关系的。
我们可以将一个服务器比作一个正在跑马拉松的运动员。如果温度适宜,运动员跑起来很舒服,完全能够完成长途跋涉。
但如果顶着40度的天,马拉松过程中,体力很快就支撑不下来了,只能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跑,但是跑步效率并不高,吃力却不讨好。
服务器就是这样,在温度较低,散热状态好的情况下,能够稳定的运行,耗电量也会更少。
如果温度很高,服务器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功耗,去处理数据,但实际上会触发高温警告,从而降低工作频率,我们可以理解为疲惫的工作。
功耗越高,耗费的电能越多,电费也就蹭蹭往上涨,而且设备也会因为过度用力,损耗速度变快。
微软工程师计算过,光是电费,同样的时间一年下来可以节省70%。工业用电本身就很贵,节省70%从长期运行的角度去看,太明智了。
再说华为,贵州是国家大力扶持的地区,除了华为之外,其实很多企业的服务器都在这里放置。
除了温度适宜,能够避免服务器高温,节省能耗之外,贵州本地的电费也是相对便宜的。
作为一个企业,谁都希望能够节省尽量多的成本,电费就是绝对的大头。节省下来的电费,用来维护服务器,是再好不过了。
结语
微软和华为都是国际上获得过巨大成功的公司,很多决策的背后,实际上都有大智慧。看上去“壕无人性”,考虑的确是细水长流。
光是服务器的放置,就花费了许多的心思,避免了许多成本的消耗。屏幕前的各位认为,华为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海底放置服务器的操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