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演义中是一个勇冠三军的大将,长坂坡数万曹军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救出甘夫人和小阿斗。在正史上,赵云也非常厉害,率领常山郡义从投奔公孙瓒。他是公孙瓒的骑兵将领,每次征战都奋勇当先。赵云是公元191年,赵云归顺公孙瓒,公孙瓒于公元199年战死,又过了一年(公元200年),他才归顺刘备,
因此,赵云在公孙瓒手下数年,但是他却没有受到重用,这是为什么?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其一,赵云不是公孙瓒的亲信。
赵云所在的常山郡,隶属于冀州,原本归袁绍管辖,冀州许多豪杰纷纷投奔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绍,成为袁绍的部将,但赵云却反其道而行之,弃袁归公孙。赵云从冀州常山郡,千里迢迢投奔公孙瓒,很难得到公孙瓒的信任,因为公孙瓒怀疑赵云很可能是袁绍派来的奸细。即使赵云不是袁绍派来的奸细,公孙瓒也不会信任赵云。
在古代,一个将军最信任的是他的宗族,如他信任他的堂弟公孙岳、公孙范,其次是老乡,公孙瓒是信任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因此他比较信任辽西令支人。赵云既不是公孙瓒的亲族,又不是公孙瓒的老乡,很难被其信任,因此不是公孙瓒的亲信。
其二,赵云和刘备深交。
古代主将对于下属的猜忌心很强,赵云却交好暂时依附公孙瓒的刘备,这不得不令公孙瓒怀疑。当时赵云是公孙瓒的部将,而刘备只是暂时依附公孙瓒,有很强的独立性,随时都可能离开。虽然刘备和公孙瓒是同学,共同在卢植处学习,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刘备反客为主,联络公孙瓒手下部将,吞并公孙瓒,也是很有可能的(参照刘备入川,趁机夺取刘璋的益州)。赵云不但和刘备交好,还是深交,公孙瓒心里该如何想呢。
公孙瓒为了试探赵云,将赵云暂时“借给”刘备,让赵云跟着刘备出征,为其掌管骑兵。赵云欣然向往,这个举动无疑拉大了公孙瓒和赵云两人之间的距离。
其三,赵云有自己的想法。
古代最看重一个人的忠诚,下属部将对主将的忠诚。即使主将发出不可思议的命令,部将也应该毫不犹豫,不折不扣地执行。
而赵云呢,并不是一个唯主将之命是从的人,他知道大义,明事理,想辅佐一个明君,干一番大事业。他看到袁绍徒有虚名,不是一个明君,于是才舍弃袁绍,慕名来投奔公孙瓒。但公孙瓒早期还算一个明君,威震塞外,后越来越残暴。
当时幽州牧是刘虞,公孙瓒受其节制,只是幽州牧刘虞的一个部将,但是公孙瓒却不将刘虞放在眼里,和刘虞的争斗中,将其杀死,霸占整个幽州。他在占据幽州后,更加骄奢淫逸,对百姓横征暴敛,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公孙瓒为了享乐,在易京临易河挖了十余重战壕,堆筑五六丈的土丘,土丘上面又修建了营垒。公孙瓒居住在里面,只允许他的妻妾进入,七岁以上的男子便不允许进入了。他住进去之后,很少出来,更不用说打仗了。由于公孙瓒不得民心,在和袁绍的征战中,兵败自焚。
公孙瓒的所作所为,距离赵云心目中施行仁政的明君标准差得十万八千里。因此赵云后来借故给兄长办丧事,便离开了公孙瓒,一去不复返。
后来在刘备倾国之兵征讨东吴,为关羽报仇的时候,赵云跳出来,劝阻刘备要以国家大事为重,放下私仇,先伐魏。由此可知赵云并不是一个唯命是从的下属,他有自己的想法。
结语
正史上,赵云是三国时期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但是由于生不逢时,他投错了主公,在公孙瓒手下数年的时间,没有受到公孙瓒重用,主要有以上三个原因,赵云不是公孙瓒的亲信,又和刘备交好,还有自己的想法。。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