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大地,历史悠久绵长,作为华夏儿女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这悠久的历史了,都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前人沥尽心血将这五千年的历史呈现给我们,并且对于一些经典都以史书的形式记录并流传了下来,供我们了解和学习。
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佳句名篇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时代精华,也是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文学经典,可能小学时候都已经被要求背诵唐诗三百首,初中时候就已经会唱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说是排版我们一起长大。 除此之外我们听过最多的话可能就是“俗话说……”因为当时的条件有限,有些东西不能够以文字的形式尽数流传下来,但是由于太过实用,所以竟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留存了下来,这些俗语虽说听起来没那么专业,但是却都是真理所在。
比如我们常听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有钱能使鬼推磨等,都是前人根据自己长久的生活经验和经历的一些事情总结出来的真理,当然大多数的俗话我们都听说过,但是也有一些相当陌生的,比如俗语说俗语:“出门与妻不同房,出门不拜丈家坟”你明白是啥意思吗? 古代女性现状 这句话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表达的意思虽说不一样,但是却都与同一种东西挂钩,就是古代女性的地位,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发生过一定转变的, 原始社会早期,女性乃是社会生产的主力军队,在以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的部落中,女性具有绝对的领导权。 那时候的女性不但要生产劳作,还肩负着氏族延续的重要作用,所以当时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情况发生反转,男性开始承担社会中的大部分工作,女性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成为社会的最底层人群。
在进入封建社会之后,重男轻女的老旧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并且有些地方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生改变,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社会上大丈夫三妻四妾的行为变成了正常,女性的地位再一次受到冲击,并且针对女性对男性的服从甚至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持续时间非常久,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所以在古代已经成为常态,当时的女性也并没有反抗心理,就这样甘心被压迫着,所以才会引出这句话,出门与妻不同房,出门不拜丈家坟。 刻意回避的同房 首先这句俗语中,前后两个半句都有出门,这里应该明确,这个出门,并不只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出门,因为在古代,由于女子地位底下,是不会轻易见人的,皇家的公主也不例外,一般外出也是男子单独外出,女性不会随行。
所以这里所说的出门,在古代后来只有一种意思,就是回娘家,所以前半句话的意思就是,回娘家的时候,不会和妻子住在一个房间里,这种观点和明显和我们现在的看法形成了冲突,夫妻俩回娘家不住一起,别人还以为小两口闹矛盾了。 但是古代不一样,古代远没有我们现在那么开放,男女之间基本是父母之命媒妾之言,也就是说谈婚论嫁基本都是走程序, 那女之间的感情等事情是不能摆在明面上大大方方去说的,所以在回娘家之时分开住其实也是对娘家人的尊重。 此外,夫妻二人之间共枕而眠乃是非常隐私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只能出现在家里,如果在娘家还是同房睡相当于是泄露了二人之间的隐私,这是古代最大的禁忌。
如此看来,古代的夫妻之间的规矩也是不少,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你侬我侬,甜言蜜语,但是像极了我们所说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坟头上的忌讳 后半句话的意思就是,逢年过节回娘家,是绝对不允许女儿女婿祭拜娘家祖坟的,这个规定也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古人具有相当的家族情节,也就是说他们在逢年过节祭拜的时候,上坟祭拜的一定要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家人,首先这个自家人就排除了女儿女婿。
女婿我们都可以理解嘛,毕竟是外姓之人,但是女儿都不准回来祭拜,这难免有些夸张,首先,依旧是古代对女性的歧视,无论家中的女性是否婚嫁,都是不允许去祖坟祭拜的,尤其是已经出嫁的女儿。 按照古代的规定,女方一旦出嫁就代表要从男方姓氏,同时也意味着被娘家出名,所以就已经成了外人,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虽说可以回去看望,但是要上坟祭拜是不可能的。
除了当时的社会原因之外,也是很不好的预兆如果当时女儿女婿上坟祭祀,就会引来周围邻居的嘲笑,认为这个家里没有男丁了,竟然要一位外姓值日表前来祭祀,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女儿女婿可以上坟祭拜,那就是入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上门女婿,这种情况的女婿和女儿是一直待在娘家的,虽然是外姓但是也会被默认为是自己家人,所以也是可以上坟祭祀的,但是这种现象极少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娘家的青年一代出现断层,比如集体发生意外或者是沾染某种疾病导致年轻一代没有人可以去祭祀,这种惨烈的情况之下, 依然轮不到女儿女婿前去上坟,重大的责任就落到了年迈的老父亲身上。 严格到什么程度呢?老父亲如果无法行动,那么就由家族中旁系亲属的年长男性前去祭祀,即就是父亲的兄弟,如果再惨一点,家中老父亲卧病在床,并没有其他任何旁系亲属和男性,那么依然没有女儿和女婿的份。
会直接取消祭祀,让坟头空着,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家族的执念着实恐怖。
总结
这句话无不体现了古代对于女性的歧视以及压迫,所以我们在接触到所谓的口口相传以及俗语时,不能随便地就拿去使用,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筛选之后在决定是否沿用,由此可见,俗语并不一定是真理,也有可能是陈规陋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