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厉害的武将大都去世了,如蜀汉五虎上将逝去了四个,只剩下赵云一个独苗,曹魏五子良将也只剩下张郃一人。但是也出现了不少后起之秀,如姜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姜维,原本是魏国天水郡参军,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不被魏军所信任,于是改投蜀国,跟随诸葛亮北伐,掉转枪头攻打自己的“母国”。
       姜维武功高强,在归顺诸葛亮前,曾带单挑战平老将赵云,堪称少年英雄,但是诸葛亮却将姜维带在身边,很少派姜维上战场,尤其是没有派姜维单挑魏国猛将张郃,这是为何?仔细分析有三个原因。


       其一,诸葛亮对姜维还有一丝顾虑,并不是百分之一百放心。
       姜维,刚开始并非主动归顺蜀国的,他是走投无路之下,才归顺诸葛亮的。诸葛亮比较谨慎,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只要有一丝风险,他都会力求避免。姜维是新归顺的降将,随时都可能反水,重新归顺魏国。因此诸葛亮还需要考察姜维,考验姜维,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才能完全信任姜维,重用姜维。
       这个我们可以理解,无论是谁,对于刚投诚的武将,都会限制使用,经历一番风雨之后,便会对其信任,重用此人。


       其二,诸葛亮对姜维重点培养,将其当接班人培养,而不是将其当一个两军阵前厮杀的猛将培养。
       姜维虽然最后成为蜀国大将,但他却深得诸葛亮器重,被诸葛亮称赞为“凉州上士”,百年难得的名将。诸葛亮自知“人才兴国”战略,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新人,他需要培养接班人,继续复兴汉室江山。但是益州本土士族比较抵触北伐,他们想要偏安一隅,诸葛亮因此不能从益州本土士族中提拔猛将。诸葛亮只能从荆州士族和降将两个阵营之中选择接班人了。对于荆州士族,诸葛亮重点培养了一个马谡,对于降将,诸葛亮重点培养了一个姜维。
       马谡是一个赵括式的纸上谈兵的将领,在和诸葛亮谈论军机大事时,一套又一套,但是在实战中却“现出原形”,连刷战功的街亭都没守住。诸葛亮只能将毕生心血倾注到姜维身上,重点培养姜维。


       诸葛亮在临终前,将平生所学的精华二十四篇兵书和诸葛连弩的制造之法都传给姜维。因此,姜维是诸葛亮的关门弟子,擅长运筹帷幄于中军大帐,而不是两军阵前厮杀。
       其三,姜维不一定能够击败张郃。
       姜维虽然在两军阵前和赵云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展示出其强大的战力,但是和姜维对战的赵云已经年迈,大概六七十岁,战力早已不在巅峰时期了。说句不好听的,当时的赵云,中了姜维的计策,又被姜维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他年迈,没有败给姜维已经谢天谢地了。


       张郃在其他曹营猛将,如许褚、张辽、夏侯惇、徐晃等人逝去后,他脱颖而出,成为曹魏军中一颗耀眼的新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论谋略,马谡不是张郃的对手,丢了街亭,论战力,魏延和关兴两人和张郃单打独斗也无法取胜,只能通过诈败,将张郃引入木门道,乱箭将其射死。
       因此,如果姜维在两军阵前和悍将张郃单挑,没有必胜的把握。
       结语
       姜维虽然刚出场便展现出强大的战力,竟然和五虎上将之中的赵云战成平手,但是由于上面三个原因,诸葛亮没有派姜维和张郃单挑。其中第一个原因是诸葛亮对姜维还没有百分之一百信任,第二个原因是诸葛亮将姜维当帅才培养,而不是当冲锋陷阵的猛将培养,第三个原因是姜维不一定能击败张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