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信奉阴阳演化,八卦风水,古代的帝王家更是尤为重视周易风水之说,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皇家陵墓的设计。皇陵的选址往往都是风水极佳的地方,墓中的布局、机关更是精心布置,不仅为了和墓主人的身份相称,更重要的是保护墓主人的棺椁和陪葬品的完好。 盗墓这一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从事这行的人分为不同的门派,有严格的规矩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建国后,为了揭开明朝皇帝的神秘面纱,我国决定主动开挖十三陵,但这次考古行动成了后来人们闻之色变的定陵奇案。 其实在当年的考古现场,曾经有一位老者说出了定陵的凶险,这位老者究竟说了什么?当时的人们又为什么没有听信老人呢?

选址定陵,怪事频发初建国时,我国的正规官方考古发展缓慢,自从1921年第一次正规考古被战争打断后,官方考古一事一直到1955年才被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和郭沫若等人再次提起,但因为当时考古技术并不成熟,所以该提议遭到反对,后来在中央的支持下,这个申请最终通过了。 在两个月的紧张筹备后,成立了以赵其昌为组长,夏鼐为技术指导,赵同海为掘墓工的“长陵掘客委员会”。 考古队最初的选址是长陵,这座墓中安葬的是永乐帝朱棣,墓穴建造工期长达7年,按建造耗时来看,这很可能是一座极具价值的大墓,但遗憾的是,现场勘察时考古队并没有找到长陵的切入口,无法开掘。 遂将目光转向了献陵,这座陵墓的墓主人是仅做了10个月皇帝的朱棣宗子朱高炽,虽然这座墓的开掘工作比较简单,但同样的,它的布局和陪葬器物也都比较简陋,没有什么太大的考古价值。

后来选定的永陵、思陵也都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最终,在一番折腾后,考古队敲定要开掘神宗下葬的定陵。其实在考古队早先决定开挖长陵时就遇到了怪事,先是连续几天都没有找到墓穴入口,又碰上了连绵两个月的大雨,还遇上了村民离奇疯癫的怪事。 当地村民把这些不寻常的现象跟外来的考古队联系起来,认为是他们冲撞了皇陵招致了祸端,遂对考古队横加阻挠,不让他们继续开掘,考古队无奈之下,才几经周折选定了定陵。 鉴于之前长陵考古的怪异,这次考古队请了一位神秘的老者前往定陵的考古现场,这位老人擅长周易八卦,在查阅了一本老旧的族谱后,进行了卜算,推演出定陵金刚墙后藏着的生死河极其凶险,只有八字与墓主人相和的人才能安全度过,其他人一旦强行靠近,只会惹祸上身。 老者再三强调考古队不要强行开墓,不然后果惨重。 中国人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敬畏鬼神祖宗之说,老者的话让考古队陷入了一种压抑的气氛之中,但这支考古队里的人大多经历过革命的洗礼,又崇尚无神论,郭沫若等人用无神论的思想否定了老人的猜测,打破了压抑的氛围,众人再次鼓足干劲进行开掘。

开墓考古,险象环生考古队通过隧道口进入了墓道,见到了金刚墙,谁料队员刚刚拆下墙体的一块砖,就从缺口处冒出了一股黑烟,夹杂着腐尸和水银的刺鼻气味,让队员想起了老人口中的“生死河”,队伍中间出现一阵骚乱,但好在后续没有其他的事情发。 大家意识到这可能只是墓穴的一种防盗机关,考古队很快镇定下来,继续考古行动。 穿过金刚墙进入墓穴后,考古队激动的发现这的确是座大墓,占地一千二百平方米,地宫内有大量珍贵的陪葬品,正当考古队准备大干一番时,怪事又发生了,晴天里一道惊雷直直地劈向了守陵的一只石狮子,而且这次还导致两名队员丧生,考古队内一时人心惶惶。

但这件事也不能使整个考古行动停止,考古队继续开掘。当时的这支队伍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开掘不规范,造成大量文物的损坏,比如初进墓时因为掩护措施不够先进,大量珍贵文物出土后迅速氧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还把三副上好的楠木棺材当作废料处置。这些行为引发了考古界的不满,反对声越来越大,最后中央宣布停止考古行动,并且今后不再主动开挖古墓。 然而这件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当年和这座墓穴扯上联系的人,都无一幸免。有一对老夫妻捡走考古队丢弃的棺材想打两幅棺材自己用,可棺材做好后,夫妻俩就先后去世;捡走棺材想打柜子家用的一对年轻夫妻,不顾附近村民的劝阻,执意要用,柜子打好后,4个孩子齐齐闷死在柜中。 考古队员不是离奇暴毙就是疯癫。定陵考古就像是围绕在这些人身上的诅咒,一切似乎真如那位神秘古怪的老者所言,是金刚墙的生死河在默默地守卫皇陵。

定陵考古的一系列怪异至今没有人得出真正的原因,但这件事成了考古界人人闻之色变的教训,国家自此之后也不再主动开掘古墓,只是提倡抢救性挖掘和保护性挖掘。笔者认为鬼神之说不能全信,但也要尊重,只要不影响现代社会的秩序,我们应该尽量尊重和保护老祖宗留下的经验学说。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信奉无神论,但凭借现在的科学水平我们的确无法解释鬼神之说的真实与否。

我们应该保持谦卑之心,我们的祖先有无数的奇思妙想是我们所不能达到的,周易风水一说自有他的道理在其中,只不过被一些人拿来当作封建迷信的借口。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认真钻研探寻其中的奥秘,并试着将其运用到现代生活中来,造福现代人。其次,从定陵考古的教训来看,我们的确不能过于冒失,做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就算是现在的考古界,尚且不能保证文物出土后一点不被氧化损坏,更何况的1955年的时候。 我们应当循序渐进,在确保时机准备均成熟的时候,才能进行相应的考古行动,不打无准备之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