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人而言,张爱玲的才华几百年不遇。 但对于张爱玲自己来说,她所谓的能力都是生活不顺生出来的哀伤叹息。

张爱玲明明出身于名门,明明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却唯独无法挥去心灵上的创伤。 父母离异,从小不受重视,甚至还会受到父亲粗暴的对待。 这对于一个早熟,理解能力超强,却没有办法实现现实与思想相调和的孩子而言,那就是摧残。

张爱玲有一个最大的习惯,那就是搬家。 搬家对她意味着什么呢?如果非要从其小时候说起,那就是心理上留下的自救思想:她从小就习惯在一个地方不顺的时候,便搬去另外一个地方。 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全新的开始。但这对于张爱玲却最后成为了治标不治本的腐方:无论她走到哪里,内心的压抑都没办法挥去。

如果你熟悉张爱玲,就可以在她小时候生活过的上海画出一张十里洋场的大地图:出生于麦根别墅位于康定东路85号,张爱玲从小在这里生活。 但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她不断因为家里生活得不开心而变换居住地。

当时,她与继母不合,引来父亲的暴力对待。 于是,她逃去与姑姑同住,即武定西路的开纳公寓,后来她的母亲从国外回来也住在这里。 第二年,因为时局缘故,张爱玲随着母亲搬去了常德路的常德公寓。

在这里,张爱玲想去法国留学,但因为太平洋战争,她只能在香港大学就读。 当香港沦陷后,张爱玲再次返回上海,因与父亲一家决裂,她只能再次去投靠姑姑,从而住进了姑姑家,也就是常德公寓。

后来张爱玲遇到胡兰成,经历了背叛与伤心之后,她带着伤痕累累的心搬去了南京西路的重华公寓。从逃避父亲到逃避胡兰成,张爱玲一再通过搬家来达成自己内心的“强大”。 据资料显示,张爱玲在重华公寓住了好长一段时间,而且还写下了《色戒》名篇。至1950年,她才再次搬家,这一次住进了黄河路的卡尔登公寓。

如果这就是张爱玲的前半生,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她在不断转换地点,在不断搬家。而她自己则这样说: “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地方……在乡下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可见,搬家对于张爱玲来说,那是她避世的手段,当她在一个地方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或者是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最习惯用的方法便是搬家。

而这个特点在后来的人生中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到了晚年的张爱玲已经不会在一个地方住几年时间,最夸张的是,她可能在一个地方只住三天,便会搬去别处。 与胡兰成的爱情让张爱玲心力交瘁,但并没有将她推出上海这片繁华之都。

1949年,时代天翻地覆,身为胡兰成的前妻,张爱玲也迎来了自己人生史上最不堪的时刻,她一度被外界称为“落水文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爱玲深居简出,企图逃离外界舆论与来自时代变化引起的不适。可她很快发现,这根本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苦苦煎熬了两年之后,于1952年她动身前去香港,美其名曰:重修学业。 但可以想象,香港的学业也不过是个幌子,她逃世的心理才是最终让其远离祖国的主要因素。 到香港的第二年,张爱玲写下了《秧歌》,并借着这本书敲开了赴美的大门。

1955年11月,张爱玲乘上“克利夫兰总统号”,直接奔向美国。 但哪怕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美国,张爱玲也没办法改变不断搬家的习惯。她初到美国是在旧金山逗留,很快便去了纽约。 可是,因为经济不宽裕的现实,她只能在纽约住职业女生宿舍,也就是哈德逊河畔的基督教会为单身女性提供的居住之所。

1956年,张爱玲在纽约出世的坚定信念让她住进了小木屋,那是新罕布什尔州彼得堡一个被称为麦克道威文艺营为写作者提供的补助创作之地。 没想到,在文艺营张爱玲遇到了65岁的赖雅。当时她只有36岁,两个人年龄相差十多岁,她却不顾一切后果地在纽约与赖雅结婚了。

据说,张爱玲与赖雅相识之时便知道他是个有着中风史的病人。 可是,张爱玲以自己不羁的灵魂,排除了一切外在物质的影响,与这个相识有半年的德裔作家走到一起。 事实上,赖雅在写作方面资质平平,所谓的才气也不过是与张爱玲聊天时所展现出来的相谈甚欢。

这大概就是张爱玲的与众不同,她看男人从来就看实力,甚至不看真实,只看自己内心的感受。 婚后三个月,赖雅再次中风,就此生活不能自理。 张爱玲一边想办法写作挣钱,一方面照顾病中的丈夫。这段婚姻竟然维持了十年。

只不过,不能动的丈夫也没能阻止张爱玲搬家的习惯,最初,她们住在纽约W第99街营友公寓。但后来张爱玲发现自己怀孕了,因为赖雅不想要,她被迫流产。 这让张爱玲再没办法在营友公寓住下去,就像她在《小团圆》里写的那样: “看着抽水马桶里十英寸高的男婴,恐怖到极点,就冲下去。”

就是这样的状态,张爱玲逃离了营友公寓,住到了新罕布尔州彼得堡松树街25号。但没有多长时间,因为赖雅不喜欢城市,她们又一次搬去了洛杉矶。 后来他们还搬过一次家,在旧金山布须街645号。 而张爱玲则为了赚钱,自己一个人去香港、台湾,接着返回美国,住到华盛顿第六街105号。

1963年,张爱玲的收入实在支付不了两个房租,他们只能再次搬家,这一次搬到了肯塔其院,这是为老年人提供的政府廉租房。 1966年,张爱玲带着赖雅去迈阿密大学工作,没多久便被解聘,只得住到麻省剑桥的赖德克里夫研究所。 在这里张爱玲送走了丈夫,也开始了自己的孤独人生。

事实上,49岁丧夫之后,张爱玲直接就搬去了加州的伯克利,两年后又回到洛杉矶,在这个城市她住到去世。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她依旧不断搬家。 有人说她是因为有虱子才不断搬家的,其实那不过是她过敏所致的一种症状,心理上的阴影才是她不能在一个地方住下去的根本原因。 一颗缺失爱的心,不论住在哪里,其实都感觉不到温暖,所以她只能不断搬家,不断换地方来弥补自己的无助。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孤零零地西木区罗彻斯特大街10911号206房间离世,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 至此,她终于停下了脚步,一把骨灰伴着红白玫瑰花瓣被撒进了太平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