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没错,这些千古名句就是来自初唐四杰之一,天才少年王勃的《滕王阁序》,序文骈俪藻饰,辞采华美,典故运用的出神入化,简洁凝练。清人李扶九将王勃和曹子建并列,将《滕王阁序》和《洛神赋》相提。时间过去百千年,事实证明这样的类比一点也没有夸张。

可惜就在这篇《滕王阁序》文作成不久,王勃竟然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天妒英才,少年仅仅虚岁27。

王勃之死看似偶然,其实看他短暂的生命历程,里面充满了许多的必然。

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的《汉书注》,作《指瑕》,指出其间的错讹,一时惊呆了众人,这不是天才是什么!王勃十六岁就中进士,被朝廷授予朝散郎,陪侍高宗和武则天的二儿子沛王李贤府中。这时的王勃显然是明星一般的存在,我们仿佛看到他前程似锦的前途。

一天,沛王李贤和三皇子李显斗鸡,命他做《斗鸡赋》,也不知道王勃这个人怎么开了一个脑洞,作《檄英王鸡文》,这时的王勃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他的初衷其实很单纯,不过是为主子助兴,可是“檄”这个字可是不能乱用,都是皇子,你二皇子要檄三皇子,这玩意儿很不妥当,说白了,这是政治禁区。

几个十几岁的孩子尤其是王勃恐怕脑子里根本没有政治正确这根弦,这篇所谓的“檄”文落到高宗的手中,高宗看了勃然大怒,说:这个人是个歪才,二王斗鸡,你王勃作为博士,不行劝解,反倒作檄文,夸大事态,制造矛盾,此人应该立刻逐出王府。

就这样,一场斗鸡,一篇毫无政治意识的小作文就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王勃被贬到虢州做参军,这一次作妖可以说是少不更事,谁能想到,不久王勃又干了一件更加令人不理解的事,一个叫曹达的罪犯投奔他,这个人和他非亲非故,两个人也毫无交集,王勃却藏匿了他,后来又怕事情暴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王勃将这个叫曹达的罪犯杀了了事。

本来身上就有前科,现在藏匿犯人又杀人灭口,给人无限想象空间,更加给人收拾他的把柄,杀人是死罪,王勃被投进监狱,这一次他还连累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王福畴被贬到南荒之地的交趾,就是今天越南的北部,也是坑爹一把好手。

幸运的是,王勃入狱的第二年遇到大赦,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在亲朋的帮助下出了狱回归了正常生活。牢狱之灾让他知道了,自己的莽撞闯祸不小,尤其是他深受儒家经典熏陶,对于父亲因他受累,这令他愧疚深重。他决定千里探父,也许是要向父亲忏悔,也许是要向父亲表决心,总之,山一程水一程,王勃踏上了前往交趾的路。

路过南昌时,他听说南昌都督重修滕王阁,宴请宾客,原本王勃走自己的路就完了,没必要凑热闹,可是他还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专门前往拜访,王勃其时早已名满天下,闫都督于是请他参加宴会,宴会上,闫伯屿本意是想向众人展示自己女婿孟学士的才学,假意请众人作赋,众人都知道都督的心思,于是心照不宣,要不说自己才疏学浅,还是请孟学士展才让大家见识见识,只有王勃不开眼,展纸一挥而就《滕王阁序》,亮瞎了所有人的眼,原本觉得这个小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这下闫伯屿对其肃然起敬了。

这是王勃兴之所至的不羁发挥,庆幸的是,正是这一歪打正着,给中国文化留下了一个华彩乐章。王勃这个做法却不值得称道,他打破了这次宴会的主题,多少令主人尴尬不快,尤其是那位被秒成渣渣的孟学士,让人家何其难堪!纵然你王勃是天之骄子,总是要顾及一下他人的感受,才是一个人该有的基本处世之道。

可见牢狱之灾、家中巨变也没能让他从根本中反省和改变,率性而为的书生意气仍然是他最重要的特质。也可以看出,他虽才高八斗,但是情商的确堪忧。

王勃出狱后,其实朝廷恢复了他的官职,可是他没有领受,可能他也知道,自己是个容易闯祸的人,倒是有些自知之明。

到了交趾,和生活困苦不堪的父亲见了一面后,没有多久王勃就北归了。夏季的南海常常风急浪高,其实稍微等一等可能危险会小很多,还是年轻啊,王勃执意渡海,果然一个浪头将他打翻进水中,惊悸溺水而死,年仅27岁。一代天才少年命殒南海,可惜可叹,实在是死得好不值!

以王勃的才学,如果他能多活几十年,文学上的成就当不输苏轼这样大文豪,也许他也会成熟起来,他卓越的才华也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可历史不能重来,更没有假设,一个人会有怎样的命运轨迹,有偶然和客观的成分在,可是看看王勃的几次人生重要节点,他倒的霉几乎都是自己任性、青涩和性格造成的。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

说王勃的一生是一场自作自受的人生悲剧并无不妥,这是王勃坎坷人生留给我们需要思考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