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料才知道:赵云魏延吴懿都不适合守街亭,诸葛亮重用马谡,很无奈也很明智

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司马懿仍在襄樊一线训练水军准备打东吴,在街亭击败马谡的是张郃:“诸葛亮出祁山,(魏明帝曹叡)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如果街亭真有现成的

《出师表》对刘禅有没有起到规劝作用,他是否听从?陈寿说的对

前言公元234年,蜀汉重臣诸葛亮于五丈原驾崩,他留下的《出师表》成为了蜀汉朝廷制约君主刘禅的一面镜子。然而39年后,曾经强盛一时的蜀汉还是在司马炎的西晋军队面前灰飞烟灭。刘禅向来被视为昏庸无能、被小人所迷惑的帝王,他对蜀汉的覆灭难辞其咎。但是,历史的车轮并不

襄阳南阳之争,诸葛亮的“隆中对”到底是在哪作的?

诸葛亮应该是3世纪初期中国最顶尖的战略家之一,不仅如此,诸葛亮因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极少数几乎没有负面评价的人物之一,其集忠、义、智、勇于一身,自古受到中国几乎所有阵营者的崇拜,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搞清楚:诸葛亮的“卧龙地”是哪里呢

诸葛亮的出师表对刘禅有没有规劝作用,刘禅是否听从?陈寿说的对

人家陈寿对刘禅的评价其实是蛮准的。《三国志后主传》: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后主如果能任用贤相就是遵循理法的君主,被奸邪小人迷惑就是昏聩的君主。意思是:刘禅没主见,也不能辨别是非黑白,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身边人是正直忠臣,刘禅就是明

历史的困惑:诸葛亮承认在南阳种地,此人却认为隆中在襄阳城西20里

关于诸葛亮的隐居之地,历来讨论比较多,大家都认为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但是对于隆中的具体位置,却存在两种说法,也是历史的困惑,诸葛亮承认在南阳种地,此人却认为隆中在襄阳城西20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出自于诸葛亮的出

趣聊三国:越叛逆的孩子越有出息

公元227年,诸葛亮决定亲自带兵北伐,在临行之前,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交了一份文件,也就是一直流传到后世的《(前)出师表》。在这份文件中,诸葛亮向刘禅解释了自己必须要去北伐的原因,是刘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而刘备生前有个遗愿,那就是“兴复汉室”,既然先主对我有恩

好命之人都懂的道理,你知道几个?

有句话这么说: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失败的人总会甩锅说自己命不好,于是他便一直承受着这不好的命碌碌无为度余生,成功者则会在有所收获后谦虚地将这份成功归结于自身运气好,所以古人总结出“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命运本就是虚无的东西,人如何去解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力荐的费祎、董允,力保蜀汉30年国祚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费祎、董允等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让刘禅一定要重用,实则是在交代后事。费祎、董允,与诸葛亮、蒋琬等四人一起被称为“蜀汉四相”,对蜀汉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费祎从小无父无母,跟随伯父费伯仁长大,而这位伯父的姑姑,则是当初益州牧刘

许多人把诸葛亮捧上天,为何也有人说他是史上最败家的丞相?

提到我国古代最有智慧的人,相信很多人会想到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作为"武庙十哲"的一员,诸葛亮在汉末乱世可谓十分出众,战略上,他制定三分天下的目标,为迷茫的刘备提供了奋斗方向;政治上,他治理蜀地多年,事必躬亲、细致认真,为人清正廉洁,政绩卓著;

远离“养不熟”的人,距离是对自身的保护

我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如此写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的背后是有故事的,当年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后来舜将帝位传给禹的时候,他们所托付给对方的都是天下大任,每次都要重复这十六个字,以其来作为中心,由此可见这句话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