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华夏文明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大量的历史文物,它们记录了王朝的兴衰和当时的铸造技艺;随着王朝的更迭,有些文物辗转他处,有些文物还留在原地驻守。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再次展开较量;蒋介石败北后,搜罗了不少奇珍异宝想要带走,在飞机即将起飞前因为超重不得已卸掉了10个箱子,这10个箱子里装的都是石头。不过它们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其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的宝藏,是镇国之宝。
01传国神器
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石鼓是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常常被人放置在门口,有镇宅消灾的寓意。古人相信风水方位,石鼓的大小、摆放位置都极其讲究,毕竟家宅安宁才能财源广进,更能使家族兴旺,永保昌盛。
在众多留存于世的石鼓中,以先秦时期的陈仓石鼓最为著名;这组石鼓共有10只,上细下粗,整体是由花岗岩雕刻而成,鼓身上刻有铭文,大意是秦国贵族阶层出游渔猎的相关记录。
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关于石鼓的早期资料都无法考证,所以众家在对石鼓的问题上存在颇多争议。在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中,众多学者认为陈仓石鼓是战国晚期秦国的作品,虽然现存的文字剩下的都是只言片语,但是从侧面反应出了秦国贵族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因为是先秦时期的文物,所以鼓身上的文字是篆体,这种文字算的上是篆体字的鼻祖了,是一种大篆向小篆的过渡;所以当它们再次呈现的世人面前时,许多对文物、文字感兴趣的名家名士都纷纷前来观摩,想通过石鼓一览先秦风采。
秦朝二世而亡,随着秦朝的逝去,石鼓也被埋葬了,经历了几朝的沉沦,石鼓终于在唐朝贞观年间在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上被牧羊人发现了,陈仓石鼓也因此而得名。
不过当时人们对于石鼓的认知不多,再加上石鼓的形态和铭文比较怪异,所以当地流传着石鼓是天上的神仙踢下来的传闻;传的多了,自然也就吸引了众多学者、名士前来探究,陈仓石鼓的名声也逐渐水涨船高。
02历经劫难的石鼓
陈仓石鼓虽然引得众人研究,但是面对缺乏史料记载的文物,饶是当世大家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就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驱车赶往陈仓进行研究。
韩愈虽是寒门出身,但文学成就颇高,对古文字研究也十分感兴趣,他看过石鼓后,认为是难得一见的宝物,随即上疏奏明皇帝,请求皇帝派专人将石鼓运回长安保存。可当时的唐宪宗并没有对韩愈的谏言上心,所以石鼓依旧在陈仓供人鉴赏。
直到唐武宗时期,宰相郑余庆发现了韩愈的上书后再次奏请,这才把陈仓石鼓接到了当地的孔庙里;不过此时的石鼓只剩下九个了,因为安史之乱时有人怕文物被毁,曾将石鼓埋入地下避祸。风波虽然过去,可是其中的乍原石鼓却不见了。
晚唐时期的中原藩镇割据、乱象频出,放置石鼓的庙宇被毁,9个石鼓再次被盗,自此下落不明;北宋建国后,中原地区有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宋仁宗赵祯继位后,命人去寻找传闻中的陈仓石鼓,凤翔知府司马池还真找到了9个,剩下的一个乍原鼓说什么也找不到了。
为了交差,司马池让人仿造一个乍原鼓充数,不过在文物专家的鉴定下,所谓的乍原鼓很快露出了破绽,司马池也因欺君之罪被罚;不过好在1052年时,北宋的金石收藏家在村落发现了被当作磨刀石的乍原鼓,虽然石鼓表面被破坏了,但好歹十鼓团聚,也算是十全十美了。
石鼓被运进开封保存,本以为石鼓有了朝廷的保护可以不用流落在外,哪想到它们的劫数远不止于此;宋徽宗当政期间脑洞大开,不顾大臣阻拦,竟命人在石鼓上浇铸黄金;靖康之变后,金人不识石鼓价值,将表面的黄金刮下,把石鼓扔在了大兴县。
03失而复得后的珍惜
南宋时期整个政治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被丢弃石鼓也不在南宋的地盘上,所以也没人想法子把它们接回来;元朝统一中原后,在大都建立了王城,当年石鼓就是被金人丢弃在大兴县的,百年过去,一位叫虞集的官员循迹追查,终于将石鼓如数找回。
自此之后,陈仓石鼓经历了几次失而复得后,终于被皇家重视起来了,石鼓被保存在孔庙中;之后虽然又经历了几次朝代更迭,但是石鼓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再也没有出现毁坏、偷盗的现象。
陈仓石鼓也过了几百年的清闲时光,直到1933年,日本侵略中国,还妄想将国宝文物据为己有,许多爱国志士为了不让国宝外流,自发地组织起了护宝运动。
由于路程艰难,加之要退避日本人的搜捕,翻山越岭十分辛苦,还差点因为一场突出起来的大火让石鼓葬身火海,不过好在众人力排万难,将石鼓保了下来。
抗战胜利后,石鼓被运到了南京收藏;内战爆发后,蒋介石预感情况不妙,就网罗众多珍宝准备退守台湾时一并带走,陈仓石鼓本来是在去往台湾的飞机上;可是石鼓太重了,权衡之下,只能把已经装上飞机的石鼓卸下来了。
不过好在石鼓被及时找到,经过仔细的包装和运输后,陈仓石鼓最后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中,成为了中华大地上的九大镇国之宝,重现先秦时代的风采。
04总结
无论是哪个年代的历史文物,都是见证华夏文明历程的瑰宝,作为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和责任守护它们;这些文物不仅承载着它们自己的故事,还烙印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变迁。
陈仓石鼓是先秦文明的记录,上面的铭文记录了先秦时期贵族渔猎的情景,有助于后人对先秦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这也是世代文物守护人精诚传递的伟大成果,让蒙尘已久的中华第一古物得以在全世界面前展示,让中国的古韵文化荣耀全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