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深度变革的关键时期,回顾去年全球电车总销量高达1400万,同比增长35%,并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技术积累还是产销总量均傲视全球。反观西方老牌车企的表现却不尽人意,无论是针对新能源市场的活跃度还是投入都出现明显收缩。
2020年前后,奔驰、宝马、奥迪都表示要加速进入全面电动化阶段。但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这些昔日雄心勃勃的著名车企却纷纷表示要推迟全面电动化时间,包括丰田在内的日本车企也对新能源汽车产生了严重抵触情绪,甚至一些车企表示要斥60亿美元巨资重启内燃机项目研发。
一时间,全球新能源领域变数横生,仿佛除了中国之外,全世界都在抵触新能源的未来发展,新能源电车究竟怎么了?中国还要坚持发展新能源领域吗?
知名车企的退缩
回顾新能源汽车技术迄今为止的发展历程,我们无法否定西方国家的早期参与与卓越贡献。在20世纪末,全球环保意识逐渐提升,外加石油资源趋于紧张,电动汽车以及混动汽车在西方国家的推动下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他们通过长期钻研和攻关,让新能源汽车正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美西方国家的相关技术确实走在世界前列,丰田普锐斯等混动车型的推新更是加速了民众对新能源的认知。他们不仅在技术研发上作出了开创性工作,还在政策层面作出了积极引导,提出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购车优惠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为世界各国发展新能源提供了绝佳模板。
欧美为首的全球知名车企磨刀霍霍,毕竟具备百年造车经验,想必电车发展也不在话下。于是欧盟提出要在2035年前全面禁售燃油车、挪威要在2025年禁售燃油车、奔驰在2030年全面电力化、奥迪2033年停止燃油发动机生产、福特2030年只销售新能源、通用2035年停止燃油车车型。
欧美车企一番雄心壮志遭到了市场的当头棒喝,结果在2024年这些车企纷纷宣布推迟或取消全面电力化计划。奔驰于2月宣布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并且将继续更新内燃机技术,要在2027年推出全新内燃机车型。
奔驰的放弃情有可原,2023年奔驰全欧洲的电车销量占比仅有11%,加上混动也只有19%,可见奔驰的新能源车型并不能激起公众的购买欲。无奈之下,奔驰只能将重心重新放在燃油车领域,计划在未来十年间持续生产燃油车型,但同时奔驰也没有完全放弃电力平台,下一代混动与纯电车型的研发名为MMA,专属紧凑车型。
2023年全球汽车销冠丰田同样对电动化表示无感,此前丰田还表示2030年的新能源车型占比要达到75%,截止2030年前推出30款纯电新车,并将旗下豪华子品牌雷克萨斯转为纯电动品牌。但这一系列计划在2022年戛然而止,这一年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突然叫停电车生产计划,并在公共场合公开炮轰电车是低级产品。
福特也宣布暂时停产电动汽车,2023年福特电车全年亏损超40亿美元,是前年两倍之多,这让福特的改革之心严重受挫。就连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也叫停了2014年提出的苹果汽车项目,将汽车研发团队全面转向AI研发。回顾苹果十年造车路,高官频繁变动、投资数十亿美元,最终黄粱一梦颗粒无收,可见新能源造车也并非轻易之事。
诸多车企之中,唯有宝马显得稍加聪慧。早在2020年便宣布不会研发电车专属平台,旗下油改电的i3、iX3依靠大幅优惠反而取得绝佳销量,远超奔驰奥迪纯电平台生产的电车,这也略显讽刺。
前年,现代集团成立200人规模的发动机设计室,专门进行新型发动机研发。现在他们已经将氢内燃机视作核心研发目标,并且掌握了缸内直喷式氢发动机技术,这种技术能完美解决回火问题,还能降低使用成本,实现大规模量产。
Stellantis集团是世界第四大汽车集团,麾下坐拥14个品牌,而在最近这个汽车龙头宣布要在南美投资60亿美元,专门用于新引擎和新车型的研发。这无疑是南美汽车行业史无前例的大投资,预计将推出超过40款新车型以及柔性燃料引擎,所谓柔性燃料引擎就是能使用汽车和乙醇运行的内燃机。
Stellantis集团表示,首款搭载新型内燃机的车型最早将在今年年底上市,我们可以共同期待。而结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著名车企似乎都在有意识的推迟或远离电车研发,唯有中国“一意孤行”在新能源电车道路上越走越远,难道是我们走错了方向吗?
新能源电车未来展望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观点——西方在集体退出电动车领域。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误读,西方车企从未真正放弃过新能源电车转型。今年两会期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还声称,欧美车企并未停止电车业务,他们的延迟研发本质上是因为不赚钱。
德国豪华品牌保时捷也表示,将在2027年减少对燃油车的投资,2030年将旗下80%车型全部改为纯电车型。奔驰也对外宣称“我们不会放弃电动化转型”。就连奥迪的全球CEO高德诺也在对外宣称“汽车的未来是电动车,这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如此,为何现在欧美车企会放缓电动化步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认为,这是欧美车企的电车转型目标不切实际,太过激进,十分不符合市场规律。相反中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去刻意树立转型时间与目标,尽显理智科学之心态。
研究院梁怀新则认为其中原因有三点,第一是西方设立目标太过激进,难以实现;
第二是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政府的高额补贴上,但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俄乌、巴以冲突接连爆发,导致欧洲无法专心将公共资源投入在新能源领域。
第三则是中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冲击着欧美车企原本对新能源电车的布局。
现今欧美国家面临着一个残酷现实:如果他们执意发展新能源电车,就将舍弃掉油车的技术积累优势,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力就会越加变强。在全新赛道上,极易被中国后来者居上完全超越。
事实上,中国车企的崛起确实对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我国车企在技术创新以及专利积累上已经取得了极大优势。外加政府高度支持,不断推出有利政策进行引导,未来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专利体系、核心竞争力上将与传统著名车企并驾齐驱,甚至实现超越,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晋引领者。
无论是基于事实还是理论,中国车企坚持新能源道路都将是无比正确的选择。尽管西方车企目前在新能源电车上表现出了一丝退缩,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放弃了电车探索,未来西方国家会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战略转型调整,真正找准自身定位与优势。
所以这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未来汽车行业将迎来改天换地的变化,谁又能在这场无声竞争中拔得头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