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亚马逊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食人鱼,那么在亚马逊河流域中,有没有食人鱼不敢招惹的存在呢?还真的有,那就是巨骨舌鱼。
食人鱼的天敌:巨骨舌鱼
巨骨舌鱼是一种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鱼类,现在主要生活在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它们在世界上没有任何近亲。
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巨骨舌鱼是一种大型淡水鱼。成熟的巨骨舌鱼长度可超过2.5米,重达100公斤,最长可达到4.5~6米。
主要以小鱼为食,但偶尔也会捕食蛇、乌龟、青蛙和昆虫、甚至也会捕食小鳄鱼,而食人鱼也是它们的猎物之一。
食人鱼是公众对一类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鱼类的统称。并非指某一种特定的鱼,而是一个类群,包括近30个种,属脂鲤科中的锯鲑脂鲤亚科。
食人鱼听觉高度发达,牙齿尖锐异常。咬住猎物后紧咬不放,以身体的扭动将肉撕下来。一口可咬下16立方厘米的肉。它们常常以群殴形式发动攻击,一旦闻见血腥就会更加疯狂,直到把猎物变成白骨。
在旱季造成的季节湖里,食人鱼主要的捕食者,而巴西骨舌鱼不得不和超过 30 种食人鱼近距离相处。但有趣的是,食人鱼会吃掉其他的鱼类、哺乳动物、鸟类,但是却唯独奈何不了巨骨舌鱼。
这是因为它们拥有神级套装——金钟罩铁布衫。为了生存,巨骨舌鱼进化出了具有微观盔甲结构的鳞片,韧性高达6.4 MPa/m1/2。专门为抵御食人鱼攻击。科学家发现,它们的每个鳞片都包含堆叠的螺旋状的蛋白质层,这些蛋白质向内和向外旋转,呈现出非常罕见的微纳尺度螺旋胶合板结构,堪称天然的“反应装甲”。能吸收来自外界施加负荷的能量并能有效抵抗裂纹的扩张延伸,一旦有外力施加,这层外界“反应装甲”就会自然做出伸展反应,抵消掉外界的施加力量。
这也让它们面对食人鱼的撕咬,可以吸收或排斥食人鱼咬伤的力量,因为鳞片大且硬,亚马逊土著甚至将它们的鳞片磨成爪刀。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材料学研究者 Marc Meyers 和同事曾用红腹食人鱼(的牙去咬巴西骨舌鱼的鳞片,结果食人鱼的牙断了,从这你就可以看出巨骨舌鱼的防御力有多强,几乎没有其他水生物可以轻易对它们造成伤害。
巨骨舌鱼鳞片的层状结构可为研制新型装甲材料提供灵感,未来有望制成变形能力更好同时更耐冲击的新型装甲。美国空军希望通过研究这些独特的鱼鳞来为美军士兵和武器系统(如飞机)提供更好的防御装甲保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领导的仿生研究团队,更是受天然巨骨舌鱼鳞片盔甲的启发,首次成功制备出具有仿生螺旋胶合板结构的三维体型人工结构材料,为设计制备类自然盾皮鱼鳞结构的超级“人造盔甲”提供了可行的制造方法。
巨骨舌鱼,从体型看略显颀长肥大,不过它们却非常擅长跳跃,受到威胁时甚至可以跃出水面,在水下的游泳速度也非常快。
巨骨舌鱼还具有很强的攻击力,它们利用尾巴作为武器,巨大的体型加上堪比博尔特的水下速度,横冲直撞起来根本无人能阻拦,即使在岸上,它们也可以轻易击倒成年的男性,并击碎骨骼造成大量内伤。
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可以不惧怕食人鱼的撕咬,甚至能够将食人鱼当作猎物的原因。
巨骨舌鱼也有弱点
巨骨舌鱼生活在世界上最原始的热带丛林水域中,由于天气酷热,流速缓慢的河水含氧量降低。尤其是亚马逊和其他的热带气候类似,每年分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旱季来临时,河水的空间不仅变小,还充满了腐烂的有机物,氧气含量非常低。如何呼吸就成为了巨骨舌鱼要思考的问题了。
所以它们进化出来了巨大的气囊,这种气囊是由肺叶的组织构成,可以充当附加的呼吸器。所以它们需要浮到水面吸氧,如果巨骨舌鱼15 分钟不浮到水面给 " 氧气瓶 " 换气,就会让自己生生憋死。当河水水位下降,它们会在泥泞的河床钻一个洞爬进去,熬过漫长的旱季,等待河水水位的重新上涨,这一点和肺鱼十分相似。
这种本来无敌的技能在人类到来后就变成了bug,当地民众会利用巨骨舌鱼换气的时间窗口进行捕杀。巨骨舌鱼具有庞大的经济价值。一条巨骨舌鱼平均有70千克的鱼肉,而且肉质十分鲜美,没有鱼刺。
在大约一个世纪以前,这种体型巨大的鱼类是亚马逊流域的主要渔业捕捞对象,当体型较大的鱼类被捕捞殆尽之后,当地渔民们开始使用刺网渔具去捕捞那些体型较小的鱼类,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将一些尚未成年的小巨骨舌鱼捕杀,从而进一步伤害其种群数量。
一个世纪以前,每年仅在巴西的贝伦港一个港口,巨骨舌鱼渔获量就超过1200吨。在2006年,整个亚马逊河流域申报量仅达到380吨。据估计,现今野生的巨骨舌鱼种群个体数量介于50,000和100,000之间。
随着土著居民的捕杀,现在,全部5种巨骨舌鱼中有3种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再见到过了。所以。
巨骨舌鱼的未来在哪里
能防得了食人鱼,在危险重重的亚马逊河流,经历亿年时光仍然存在,但是巨骨舌鱼还是没躲过人类的铁锅。
随着巨骨舌鱼的濒临灭绝,当地一部分社区有着较严格的渔业规范,规定了最小可捕捞鱼类的大小尺寸并限制刺网捕鱼手段的运用。由于管理措施得当,有很多此前被过度捕捞的巨骨舌鱼种群开始恢复。
希望在未来某一天,巨骨舌鱼种群数量可以恢复,不然,我们就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它们的身影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