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美食荒漠,外国友人的美食天堂!!!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一块我们口中普通的鲜肉月饼就让跳马运动员丘索维金娜迷得不知今夕是何夕。

那罪恶的西湖醋鱼更是不知让多少杭州本地人望而却步,在外国友人眼里我们真是不知足,他们每天面对着面包沙拉。

尤其是英国,他们的食谱就如同美国的历史一样厚。这就让人十分好奇,他们国家发展了这么多年,连个烹炒煎炸都不会吗?

01

炒菜到底是搁哪开始的?

中国一博主在韩国高校吃饭的事情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注意,看到这个可怜的大个子网友纷纷喊话,快回来吧,我请你吃席。

草料哥是一名在韩国留学的博主,他晒出他每天的食材不是炸莲藕,就是炸茄子,最多的就是腌萝卜,就连饺子都只能只能盛两个。

让一众网友纷纷表示同情,还是国内好,至少不会天天让吃腌萝卜。

说起吃,中国人说自己是第二就没有人敢称自己是第一。而炒菜绝对我们是中华民族烹饪技艺的一大奇迹,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则见证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进步。

如果我们要想了解炒菜的起源,必须先了解“炒”这一烹饪技法所需的三大要素,那就是火、油和锅。

早在远古时期,咱们的老祖先就懂得利用火来烹饪食物。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使用火的证据可以追溯到40多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他们会用火烤肉食,这是我们可以发现的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烹调用火方法。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我国先民又发明了蒸笼与灶,将谷米一类的粮食煮熟做成饮食,可以说中国人使用火的历史,不亚于任何国家。

而关于油的使用,最早出现在周代,《周礼·天官·应人》记载,周人有用动物油脂烹饪的习惯,如“膳膏香”等。

但是,这些油可是指的是猪油这些动物油,都是当时的氏族大夫才可以用的起的,寻常老百姓家里连荤腥都见不到,更别说猪油了。

而我们现在家家户户所熟知的芝麻油花生油等这类植物油的使用,则要等到要到汉代才开始流行。

当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传入的芝麻在中原地区得到大量栽培,人们发现,这小小的芝麻粒还能产出那么多的油,于是开始炼制植物油,这使当时的老百姓也能够用得起。

这样一来,炒菜三巨头之一,油,才得以普及开来。

而铁质锅具的出现,更是加速了人们能吃上美味的炒菜的历史进程。

我国最早的铁器出现在春秋后期,但那时的铁锅质量参差不齐,真正适合烹饪的铁锅要到宋代方才制作成熟并推广开来。

宋代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年产量竟然高达15万吨之多,使得铁锅得以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普通百姓家中的常见用具。

在先人们为我们后辈吃货们能吃到炒菜可谓是费劲了心思,炊具有了火也准备好了,油更是备的足足的。连灶台都准备好了,只等我们开炒。

于是叮呤桄榔的炒菜声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响了起来。

北魏农书《齐民要术》中就最早明确记载了“炒”字,提到了炒鸭的做法,可见当时“炒”已经作为一种烹饪手段出现。

到了唐代甚至有“烧尾宴”出现,这可是丝毫不逊色于“满汉全席”的席宴呐,就连我们威武霸气的武则天武后,那时候都天天追着厨子屁股后要炒菜吃。

这足可见我们国家炒菜的技艺之精湛,还有历代美食家的吃货本质。

随着我们国家厨艺的千年积累,“炒”技法逐渐成熟与发展,我们的先人们始终追求着我们对味蕾的极致享受。

各个地区的老百姓也形成了自己各个地区独具特色的炒菜做法,如四川的干煸、江苏的红烧、山东的炒小排等。那是见者落泪,闻者流口水啊。

02

欧美不喜欢炒菜?

中国人见自己吃货的本质延续到了国外,很多海外留学生和华人纷纷想在世界各地搜罗各种各样的美食,但结局往往让人失望。

英国吓死人的“仰望星空”,法国能做防身武器的大法棍,印度的便秘宝典“咖喱球”让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

很多人就在想,为什么欧美人不喜欢炒菜啊,他们的味觉究竟怎么了?其实很多时候可能不是他们不想,只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从历史条件来看,中国的铁锅技术要比欧洲人早了700多年。早在公元11世纪的时候,铁锅已经非常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烹饪的重要工具。

而这些铁锅曾经跨山过海的被阿拉伯商人带到欧洲,令欧洲贵族们对这个黑乎乎的金属炊具赞不绝口。

只是波斯商人带走了铁锅但没有带走制锅的技术。欧洲直到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才开始使用铁锅。

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可以大量使用翻炒的烹饪方法,发展出了独特的炒菜技巧。可欧洲人因为没有锅还只停留在简单的烤烧阶段,这为两地饮食文化的分化埋下了历史根基。

另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种植业发达,可以生产大量的谷物和蔬菜,所以中国人的主食是大米,并以蔬菜为主要食材。

可是欧洲位于高纬度地区,这里气候寒冷并不利于作物栽培,所以说欧洲的地理环境更适合发展畜牧业,肉类就是欧洲人的主要食材来源。

再加上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中欧两个地区的百姓的消化系统早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中国人的饮食以米和蔬菜为主,胃肠道更适合消化植物性食物,而且常常以熟食为主长成了“中国胃”。

而欧洲人常年以肉类为食,消化系统已经适应了大量动物蛋白的摄入,他们可以轻松地食用几乎生的肉类,完全轻松无负担。

可中国人要是吃了同款套餐可能就会得到‘喷射’体验一次。

03

美食差异

从味觉的角度来看中国菜和欧美菜呈现出的差异更加明显。

在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形成了追求“五味”的习惯,不仅要咸、酸、苦、辣,还要甜味俱全。不同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物产的差异,甚至发展出了极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系。

就好像中国南方多水稻种植,因此南方米饭文化发达,靠近海边的地方还有许多以海鲜为主的菜肴。

而北方小麦和谷物产量大,面食菜系就更丰富。北方天气寒冷,人们常把菜腌制保存,形成了咸味为主的口味特点。在西北地区因为气候干燥,人们就更偏爱辛辣的味道。

和中国人比起来,欧美人起初对食物的需求就显得更为简单和实用,只要吃饱就行,很少有讲究烹饪技巧的,最多跟你论一个烤的时间长不长。

中世纪的欧洲,富人吃肉,穷人吃黑面包和奶酪,直到后来西方营养学逐渐兴起,贵族们才开始注重饮食搭配,出现了三文鱼沙拉等菜肴。

欧美烹饪十分简单直接,看重食材本身的原味,他们常用的方法就是煎、烤肉类,或在蔬菜上撒些调料,而欧洲各国的特色食物也多是取材当地的农产品或养殖动物。

虽然现今一些欧美人也在学习中餐烹饪技巧,但整体上欧美菜单调味相对单一,着重保留食材本味。

他们甚至研发了鱼头披萨,虽然起了一个极为艺术的名字仰望星空。但还是让很多海外华人狂呼受不了。

04

走向国际化的中餐

早些时候欧美地区的人民和我们对于美食的定义,绝对可以媲美南北方对于甜咸豆腐脑的战役,双方互不接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美食的定义也逐渐宽泛。

前段时间,在网上特别火的网红张彩玲就曾发视频吐槽他的老公‘大胖媳妇’,作为一个加拿大人,天天下班不回家,流连于中国的美食街。

那是左手锅包肉,右手烤冷面,手里还提溜着一堆吃的,即使已经满载,还不舍得而归,让一众网友哈哈大笑。

甚至一位中国老阿姨都在美国找到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开刀削面摊位。她的摊位一开,顿时吸引各国顾客排队品尝,连连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在美国,中餐馆也如雨后春笋遍布城乡,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许多美国人表示,没有中餐他们会饿死,这些料理真的是太过美味了。

而中国人也开始尝试着外国人的三分熟、五分熟,有的人拿起刀叉,也在感受着食物最原始味道带给我们味蕾的冲击。

当然中餐能以其丰富的内涵征服着全球舌尖,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和骄傲。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继承发扬光大中华美食文化,与世界各国分享这一饮食瑰宝。

毕竟,这可是我们的“老吃货们”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宝藏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