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1月的时候,北京大学收到了一批海外捐赠过来的竹简,其中记载的内容颠覆了史学界的认知。


       在此之前,史学界一般认为,胡亥之所以能登基,是因为他联合赵高和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他的皇位来源不合法。
       可是在北大收到的这批《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揭开了胡亥登基的真相。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有一部《赵正书》,根据书中的记载,赵高可以说是背了两千年的黑锅,他并没有篡改诏书,胡亥的皇位也是合法继承的,是秦始皇指定的继承人。
       在《史记》中,司马迁详细记载了秦始皇驾崩后皇位的传承过程,并且将胡亥能够继位归咎于赵高和李斯篡改诏书。


       但是,在《赵正书》中就不是这么记载的,首先李斯和赵高并没有篡改诏书,其次秦始皇驾崩时,赵高根本不在现场。
       既然人不在场,自然就不会篡改诏书。而且,以李斯跟随秦始皇那么多年的经历来看,说他篡改始皇帝诏书,也确实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李斯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主要助手,秦朝统一后推行的一系列制度,几乎都能看到李斯的影子。例如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等,这些伟大的创举,几乎都是由李斯一手策划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李斯作为秦始皇的重要助手,他在秦始皇未驾崩时,应该就能对继承人选有一定的建议权,没必要篡改诏书。


       而《赵正书》中的记载,恰恰就证实了这一点。
       赵正,其实就是嬴政,也就是秦始皇。他在东巡途中生病,病情十分严重,再加上他年纪大了,难免就会有些悲观。
       他对丞相李斯说,自己活这么久倒是够了,人生也没有遗憾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们,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来,若是我死之后,大臣们争权夺利该怎么办。
       而且,秦始皇还担心,要是天下因此大乱的话,百姓们又要遭受何等的困苦。
       总之,《赵正书》中的秦始皇,并非是以暴君的形象出现,而是一个疼爱儿子的父亲,一个忧国忧民的君王。


       或许是秦始皇的暴君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赵正书》中这样真情流露的秦始皇,反而令人感到十分诧异,也许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不然又何以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难道说,一个暴君能带领秦国走向强盛?进而统一六国?这显然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面对秦始皇的担忧,丞相李斯就提供了自己的建议。李斯认为,此处距离都城太远,贸然召唤大臣们过来册立储君,难免不会出现意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册立一个储君,使国本稳固,其他事宜等回到都城再说。
       当时跟随在秦始皇身边的胡亥,一直深受秦始皇的宠爱,按照李斯的建议,他就被秦始皇册立为储君。


       如此一来,胡亥的身份等于是得到了秦始皇的肯定,日后他继承皇位也就是合法的了。
       按照李斯的想法,册立胡亥为储君是暂时之举,等秦始皇龙辇归还都城,说不定还会重新商定皇位继承人,而最有可能继承大统的就是他的女婿扶苏。
       然而,不久后秦始皇病情恶化驾崩,胡亥登基后就露出了真面目,下诏处死了扶苏,还杀光了其他兄弟姐妹。
       在这个过程中,身为胡亥老师的赵高,由于没有跟随在秦始皇身边,等于全程都没参与这件事,自然也不会出现矫诏的事情了。
       《赵正书》中的记载,可以说是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而且其成书年代与《史记》差不多,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可信度应该也是很高的。


       但是在蒙毅将军的列传中却又说始皇帝宠爱胡亥,一直将他当成了储君来培养。
       目前来说,由于《史记》的影响力太大,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胡亥联合李斯、赵高矫诏取得的皇位。但是《赵正书》中的记载,却完全颠覆了这个说法,孰是孰非恐怕一时难以得到定论。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西汉初期这两种说法都有,司马迁选择了胡亥李斯、赵高等人矫诏的说法,《赵正书》选择了秦始皇指定胡亥为继承人的说法。


       如果按照《史记》中的记载,李斯就成了一个大奸臣,这与李斯的人生轨迹完全不符,等于说是秦始皇驾崩后李斯就性情大变,成为了奸佞小人。
       而《赵正书》中的记载,李斯从始至终都是忠于秦始皇忠于大秦朝的忠臣,这种记载无疑更可信。
       综合来看,《赵正书》中记载的李斯,最起码要比《史记》中那个性情大变,矫始皇遗诏,诛杀自己女婿的李斯更可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