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当前正值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4月8~14日),血吸虫病和SARS、艾滋病、狂犬病等疾病一样,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21种/类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我国流行的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防治工作的推进,我国血吸虫病已进入低流行状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国所有流行县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明确,要加大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血防知识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共同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消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钉螺。每年春季,正是钉螺生长繁殖的高峰期,土表钉螺密度达到最高,而此时杂草相对较少,这为查螺灭螺、预防血吸虫病提供了最佳时机。虽然血吸虫病已经进入低流行状态,但对于“喜欢山清水秀”自然环境的钉螺,其分布面积一直处于高位。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活螺”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田野里的钉螺

今年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高度一致。开展钉螺调查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可及时掌握螺情变化、识别风险环境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因此,中国疾控中心倡导,除专业队伍的钉螺调查和控制工作外,发动群众开展识螺、报螺,既有助于血防知识的普及,也有助于疾控机构及时了解螺情,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因钉螺扩散而导致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在我国,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这一命名源于它在湖北省的血吸虫病疫区被发现的历史。钉螺是一种特殊的小螺蛳,身长平均7~9毫米,宽2.5~3毫米,颜色为黄褐色或棕褐色,一般有7~8个螺旋,外形酷似一颗螺丝钉。钉螺可以根据其外壳是否具有肋纹可分为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两种类型。湖沼、洲滩地区的钉螺是肋壳钉螺,山丘地区的是光壳钉螺。钉螺生活在南方淡水流域,北方没有,海里也没有,并且体型很小,不具备食用价值。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