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要减担子,不妨先摘牌子


半月谈记者 陈弘毅


到过基层办公场所的人,不少对各办公室门口形形色色的牌子印象深刻。都说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一些地方,无形的线都化作了有形的牌子,让基层叫苦不迭。从半月谈记者先后两次走访福建基层的见闻来看,基层要减担子,不妨先摘牌子。


“有多少块牌,就有多少口锅”


半月谈记者此前走访福建多地,发现所到乡镇(街道)不少办公室门口挂的牌子数量繁多、名称重复,让人眼花缭乱。问了当地干部,得知有的牌子是考核评比验收要求的项目,有的则处于临时或阶段性工作需要。“有多少块牌,就有多少口锅啊!”有基层干部说。


确实,基层牌子越挂越多,在许多地方已经见怪不怪。一个乡镇的基层干部,通常也就25至40人,而对应的上级部门可以有50多个,各类工作细目普遍在200项以上。因此,乡镇干部“身兼数职”是常态。


不少上级部门为了凸显自己的“重要性”,要求基层必须挂出牌子才算承接了对口工作;有的部门布置工作伊始,先发文要求基层加挂临时机构、议事机构的牌子。据了解,不少乡镇办公楼已经打响“百牌大战”。


基层也明白,上级让基层挂牌,归根结底还是想借挂牌“压责任”。比方说,市场监管部门在镇街已设有执法队,但是为了“落实属地责任”,不仅发文要求镇街增设“食安办”,且需自行聘请专职工作人员,配合执法队工作。挂出一块食安办的牌子,就得想方设法凑足上级要求的“专职工作人员”数目——这才是考核的重点!


  

该县一名镇党委书记说:“我们乡镇要求配备5名,最后想方设法配了2名,在年底考评中被扣了6分(满分10分)。”


加牌子不加人手的情况,也不鲜见。半月谈记者在福建沿海某镇看到,一间办公室门口挂着颜色各异的6块牌子,“镇气象信息服务站”“镇河长办”“镇防汛办”“镇河长制办公室”“镇河湖警长工作联络室”……据镇干部解释,其实这间办公室里就只有2名专职水利工作的干部,“挂再多牌子,干活的也就是他俩”。


摘下牌子,鼓起干劲


基层苦于“百牌大战”,要给基层减负,就不妨把清理牌子当作工作的抓手。


2023年10月,福建在全省9个设区市各确定1个乡镇(街道),开展清理规范乡镇(街道)挂牌试点。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试点地区各类牌子从682块减至383块,牌子数量精减比例43.8%,其中精减比例最高的试点乡镇达 54.3%。数目的显著变化,能不能给基层干部全新的感受?


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开会研讨清理规范挂牌方案


半月谈记者来到完成清理规范的泉州南安市洪濑镇。综治中心先前7块大小不一、功能重复的牌子清理之后只剩2块。“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牌子,以及上级部门借项目、考核等,要求我们对应设置的机构牌子都清理了。”该镇党委负责人说。


试点乡镇纷纷叫好。同时受访基层干部也呼吁,清理规范乡镇(街道)挂牌工作要形成更大改革效应,须在试点基础上加速推进,并建立长效机制。


泉州市委编办负责人建议,乡镇(街道)挂牌清理后,建议由省、市出台统一规范,明确挂牌需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查同意备案后方能悬挂,对不按要求悬挂标牌者进行惩处,扭转一些上级职能部门“只有挂了牌才是重视某项工作”等形式主义错误认知。


摘牌只是为基层赋能增效的起点。应当本着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原则,进一步探索乡镇(街道)设岗明责、岗位画像、双向选岗、考评激励等举措,促进基层“编、人、事、能、效”全周期管理。还有受访干部建议,上级部门在后续必须新增挂牌时,应避免“只下任务不谈保障”的做法,同时加强基层干部业务培训,确保一项工作不仅挂了牌,更能运作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