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评论员 孙永莲 姚双玉

2004年3月11日,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声,潍柴动力以崭新的姿态亮相国际资本舞台,自此开启了逐鹿国际资本市场的传奇篇章。

20年后,董事长谭旭光再次回忆起那天的场景时,感慨万分:“那一声清脆的钟声,彻底拨开了上世纪末以来,长期笼罩在潍柴前进道路上的迷雾,让潍柴从山东潍坊真正走上了全球的大舞台,潍柴动力从此踏上了20年跨越式腾飞的阳光大道!”

20年改革创新,潍柴动力以“勇者无畏”的奋进姿态,打破旧思想、旧体制、旧生态的桎梏,以全球视野谋篇布局,做强技术、做大产业,把发动机做到了世界第一,市值上涨超28倍,叫响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最强音。

卸掉包袱,扛住压力,强大的执行力让潍柴“变”得彻底

国企改革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会毁掉很多人的“饭碗”,在这条路上必然会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阻碍,如果意志不坚定、执行力不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很多企业就走不下去,而潍柴走下去了。

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宁在点评潍柴动力的20年时,仍然感慨于潍柴当年改革的魄力和执行力。

邵宁说,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要过的第一关,这一关如果过不去,其他都免谈。“当年推这项改革,出现了闹事、人身伤害等事件,很多企业扛不住,就做不下去,但潍柴做得非常彻底。”

改革之痛不亚于“刮骨疗毒”,这个过程,潍柴扛住了,谭旭光以超强的执行力卸掉“包袱”,推动了企业的彻底改革;潍坊市委、市政府也扛住了,给第一线企业家撑腰,支持潍柴推动改革和加强管理。这是潍柴的执行力,也是潍坊的魄力。

科技引领,争创一流,改革创新夯实了潍柴的底气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潍柴也是如此。自改革以来,潍柴坚持研发投入,牵头建成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2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还在全球设立了十大前沿创新中心,始终以自主核心技术稳坐世界前沿。

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今年2月2日,潍柴动力召开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谭旭光拿出近亿元重奖科技功臣,把对创新、对人才的重视落到实处,以人才之力持续输送创新“动能”,这是潍柴一贯的“法宝”,助力潍柴一次次登顶,“赢”来一个个高光时刻。

平台与人才的结合,能爆发出不可估量的澎湃动能。自2020年9月以来,潍柴在柴油机本体热效率领域连续四次刷新全球纪录、登顶世界之最,在世界内燃机行业的地位无人能敌。这是潍柴的实力,也是潍柴的底气。

心怀壮志,放眼全球,战略布局决定了潍柴的未来

眼光有多远,企业就能走多远。“如果我们只做发动机,充其量只是中国最大的发动机公司,一旦打通了产业链,形成重型汽车的核心动力总成,那将会改变世界。”谭旭光曾这样说。

2005年,潍柴以10.2338亿元战略重组湘火炬汽车集团,在全球资本市场和汽车行业引起了巨大震动,这一举动让潍柴拥有了从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到整车这样一条重卡产业链,领先国际一流品牌12年。

然而,潍柴的目标并不止于此。自2009年开始,潍柴胸怀全球“走出去”,实施“欧洲并购三部曲”“北美二重奏”“新能源进行曲”等多项全球化战略布局,将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和林德液压等11家全球知名高科技企业纳入麾下,补短板、建产业链、产业化落地,潍柴国际化产业迅速崛起。

在全球战略的引领下,如今的潍柴动力已是响当当的“国际王牌”,旗下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进入数据工程中心等全球高端市场,“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这是潍柴的格局,也是潍柴的未来。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谭旭光再次提到这句话,字字铿锵有力,字字振奋人心。一路走来,潍柴人披荆斩棘、踏浪而行,他们用20年的坚守与创新,让潍柴动力成为“中国制造”闪耀世界的一颗明星,挺起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谈及过往,放眼未来,等待潍柴的,必将是更加辉煌、更加璀璨、更加澎湃的新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