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83年,广州越秀区象岗山正在施工,结果人们挖到一半,竟意外发现了一个“大洞”。

有人说是日本人的藏宝洞,也有人说是生化实验的魔窟。

相关工作人员进去一探才发现,这件事情比想象的更复杂,里边“宝物”的价值,比人们预计中的黄金珠宝高多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无底黑洞”里到底藏了什么?又是什么东西比“宝藏”更有价值?

一 、深埋地下的“藏宝洞”

时间来到1983年6月,广东省政府基建部门正在象岗山施工。

结果工人们刚开着推土机挖到一半,就发现公寓楼墙基底下有点“不对劲”,一块块平整的大石板不说,石板破碎处露出的“空洞”又是怎么回事?

当时,不少人都怀疑底下是日本人留下的藏宝洞。

毕竟日本人当年四处搜刮,有些东西根本运不走,只能就地埋藏,留下了无数传说。

比如说“七台河黄金宝藏”“东北藏宝地穴”以及“大兴安岭大秘宝”等等。

可能存在的宝物让大家十分好奇,不过到底还是没人敢下去看看。

一则是藏宝洞的概率很小,搞不好是封闭的生化实验室;

二则就算有宝贝也没那么好拿,谁知道留下宝贝的人有没有设什么机关陷阱?

考虑到种种可能,施工队紧急停手,叫来专家对现场进行了初步勘测。

结果出人意料,专家指出这个“洞”不是近些年挖的,在“洞”底下很可能是一座大墓!

这个消息一出,大家都震惊了。

当地人说谁没听过“孙权在广州盗墓”以及“唐朝卖药郎误入古墓”的故事?这座墓莫不是赵佗留下的!

《楚庭稗珠录》记载,孙权在公元226年给交州官员吴绮下令,让他把南越王墓给挖出来,因为据说那里边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这里的“南越王”,可能指的是南越国建国者赵佗,也可能指的是他的接班人赵胡。

不管是谁的墓,反正吴绮和吕瑜等人开挖了。

几千人勤勤恳恳挖了几个月,结果就挖出了两把剑还有些玉玺、玉衣之类的“小玩意”。

后来人们才发现,原来是吴绮等人挖偏了,他们挖的是赵婴齐墓。

时间一晃,来到了唐朝,南越王墓的故事还在流传。

只不过这次发现墓穴的不是王侯将相,而仅仅只是个叫崔炜的卖药郎中。

故事比较俗套,崔炜与富家小姐相爱却不得成全,反倒遭到追杀。

崔炜逃命途中一脚踩空,误入了南越王墓,同南越王一番恳谈,得宝物而归……

孙权挖墓算是纪实,崔炜入墓更是传奇。

不过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体现出了当地人对“南越王墓”,抑或者说对“赵佗墓”的执着。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发现的墓到底是不是赵佗墓呢?

二 、“南越王墓”问世

考古人员到场后,对现场进行了简单处理,然后就利用长竹竿钻进了墓室,黄淼章带头进洞,陈伟汉等人紧随其后。

9月17日进入主室后,大家从墓主身上找到了想要的东西:能够代表地位的帝王金印以及表明身份的私人印章。

看到这些东西,大家是又高兴又失落,其中还夹杂着一丝疑惑,高兴的是的确挖到了南越王墓;

失落的是这个南越王不是赵佗,而是赵眛;

疑惑的是,这个赵眛是哪里冒出来的?

根据《汉书》记载,南越国一共只有两位君主“僭越称帝”,一个是“南越武王”赵佗,还有一个是他的孙子,“南越文王”赵胡。

这部分内容司马迁在《史记》里也记得很清楚,反倒是赵眛此人“籍籍无名”。

就在众人疑惑之时,突然有人看到金印上刻着“文帝行玺”四个大字,不少人依此推测,赵眛可能就是赵佗之孙赵胡!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众人还特意同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取得了联系,夏鼐对这种推测较为认可,还在电话中遗憾地表示:

“没能亲眼看到这枚皇帝印的出土,实在是我没有眼福啊!”

当然,关于“赵眛就是赵胡”这个观点,也不是所有学者都认可。

余天炽、梁旭达等人就指出,《古南越国史》中关于君王名字的记载不可能一直出错。

更不用说《史记》连在位时间最短的赵建德的诸多事迹都记载得极为清晰,不可能漏记赵眛就是赵胡这种事情。

唯一的解释,就是赵眛是赵佗到赵胡之间的人物,可能是赵胡的父亲,也可能是赵胡的兄长。

此人在继位之前就死去了,所以赵胡后来沿用了“南越文王”的称号及玺印。

这种说法倒也勉强说得通,不过相对来说,还是前面那种说法更能服众。

从那座南越王墓中,众人一共发现了23枚印章,其中有12枚属于墓主,有7枚是无字印。

有人指出,可能是原本就无字,也有可能是时间太久了,上面的朱墨文字被水浸染后消失了。

不管怎么说,这些印章成套出现说明那一时期是有严格而复杂的制度的。

在这23枚印章中,有3枚是金印,其中又以“文帝行玺”最为惊人,其重量将近150克,含金量高达98%。

在目前考古发现的所有西汉金印中都排于前列,更不用说其造型、雕刻还极为精美了。

南越王墓十分宏大,里面埋藏的宝贝也远不止那些印章。

举例来说,光是“玉衣”的价值就不比前者逊色,尤其是那里出土的还是“丝缕玉衣”。

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大家多半都听过,丝缕玉衣又是什么呢?

三 、“特殊的玉衣”

“玉衣”这种东西在两汉时期很常见,在曹魏时期就逐渐走向衰落了。

其实说白了它就是一种“殓服”,只不过材质比较特殊,是用各种丝线与玉片编织出来的。

而且一般人穿不了,一般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才能穿。

之所以要穿“玉衣”,是人们希望时候身体不要腐坏,与其说实际效用,倒不如说这寄托了古人一种“永不腐朽”的愿望。

保存比较完整的汉代玉衣首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是1968年的事情。

当时人们从中山靖王刘胜和他妻子的墓中找到了两套,经过清洗、修复后,人们才对这种史书上的东西有了一种直观的认识。

刘胜和窦绾身上的,是级别最高的金缕玉衣,就是用金线将玉片穿起来;

至于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则分别用银线和铜线。

因为采用的是金属线,所以这几种玉衣看起来十分华丽。

至于丝缕玉衣,则是用丝线和麻布编缀玉片而成,这个还是比较罕见的。

尤其是南越王墓里的那套形制比较完备,年代较为久远,具备极高的纪念意义。

不过不管哪种玉衣,在曹丕下令不准使用后都逐渐销声匿迹了。

其实说来也讽刺,“玉衣”明明被寄托着保护遗体的愿望,可实际上却成了盗墓贼们光顾的原因之一,汉朝皇帝陵容易被盗和“玉衣”有着不小的关系。

目前,国内已经发掘出了20多件玉衣,其中有几件比较特殊。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丝缕玉衣外,还有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这件玉衣在诸多玉衣中品质最好、玉片最多、制作工艺也最为精美。

我们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用1576克金丝将4000多枚玉片给串起来的,而且串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堪称是举世无双的瑰宝。

玉衣究竟是谁设计出来的,如今已经不可考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是我们的先辈创造的。

之前有新闻说,埃及出土了1000多具穿着金缕玉衣的木乃伊,不少人都信以为真了,实际上完全是胡说八道。

埃及不过是在木乃伊上镀了一层金,一点玉的成分都没有,哪里能称得上金缕玉衣?

再者说了,可不是有金有玉就能算得上金缕玉衣的,我国玉衣所用的玉石都是精心打磨、雕刻过的。

上面有着繁复而精美的花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奇绝瑰丽,千年不易,这才配得上“瑰宝”二字。

为什么人们对南越王墓能够出土“丝缕玉衣”感到那么惊奇?

就是因为一直以为南越的玉石加工能力不强,而且也缺少制作玉衣的专用玉石。

以至于“丝缕玉衣”究竟是怎么来的,至今都是个令人思索的问题。

除了“玉衣”外,南越王墓还有一些有趣的东西,它们又分别是什么呢?

四 、南越文王墓的珍贵之处

作为岭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南越王墓本身就引得人们目眩神迷。

别看大墓建筑面积只有百来平方米,里面布置得却十分周全,前室、耳室、主人房间、后藏室及储物室一应俱全。

作为“南越文帝墓室”,里边陪葬的器具自然也繁多。

编钟大鼎、香车宝马、彩衣丝布,各种文物加起来足有10000多件,它们共同编织出了一番繁花锦簇的“热闹”景象。

当然,在南越王墓里还有许多铜铁器具,乐器、兵器以及生产工具皆在其列。

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却充分展现了南越的文化习俗与社会发展,是后人研究那段历史的珍贵资料。

还有“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图案吉祥美丽,设计精巧动人,所以被拿去当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

还有“海丝”文物,例如角形玉杯,充分展现了广州当时作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的“包容性”,意义非同一般。

仅从上述物品的价值来看,南越王墓就不是什么“日本人遗留的宝藏”能比的。

唯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当年在广州发现的墓不是赵佗的墓。

作为南越国的开创者,他无论是能力还是成就都不是南越国的继承者们能比的,如果能发现他的墓,将更有利于我们揭开那段历史。

赵佗原本是秦朝将领,在秦王扫六合后,他与任嚣等人打下百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可惜秦二世而亡,而赵佗也走上了起兵的道路,占据了岭南,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

建立南越国后,他引入了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保障了岭南地区的安定,贡献还是比较大的。

据说他在汉武帝建元四年才离世,当时已经100多岁了,那个年代生活在南越地区,能这么长寿属实令人惊叹。

根据史书记载,赵佗去世后,被安葬在了南越国国都附近,至于具体位置就不清楚了。

不过他被安葬在越秀山一带的可能性比较大,相信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这个疑惑一定会得到解答。

至于南越文王墓,其实设计得也很隐蔽,在象岗山腹心深处,若不是20世纪80年代的那次偶然动工,恐怕人们还真的难以发现它。

1996年,那座古墓被列为我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虽然不是赵佗墓,但是它对于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经济开发、文化发展,以及南越国的政治、历史同样极有意义。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赵胡究竟是不是赵眛呢?

希望以后能得到一个更加确切的答案,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留言区中讨论。

参考资料

《如果用一种玉器来定义汉代:那就是玉衣》 人民政协网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来自西汉南越王墓》 人民网

《探寻两千年前的地下王宫》 人民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