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极端的气候为南极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各个国家的探险者和冒险家都心生向往,想要探索这片冰雪世界的奥秘。

今年是中国在南极考察的第40周年,近日一则关于中国极地考察的消息迅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及讨论: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已经正式开站!同时,这也是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建立的第一座考察站。

本应该是全人类都喜大普奔的事情,但有些国家的人却破了大防,发布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论。

英国“泰晤士报”最近发布文章,大力抨击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建立科考站的行为,并且宣称这并不是在搞科研,而是出于想要部署导弹和卫星来发动军事行动的目的,在美国家门口架起大炮,意欲破坏世界和平。

这还不算完,他们对于各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行为还有两副嘴脸,这边拉踩中国说我们的行为完全违背《南极条约》,呼吁全世界应该共同抵制!

那边却把美国捧上了云端,说美国已经数十年没有在南极区域进行军事活动了。那么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是他们的刻意抹黑还是真有此事呢?

为什么选在罗斯海建立科考站?

罗斯海地区是南极洲西部最大的海湾之一,也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这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使其成为了极地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

大家都知道,最近几年 “全球变暖”一直是全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罗斯海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地质的岩石圈,以及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这里冰盖和冰架的变化,对于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水循环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科学家们认为,通过监测和研究罗斯海地区冰冻圈的变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和趋势。这样,我们也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或者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

所以从19世纪开始,英国、挪威、美国等国家纷纷派出探险队前往南极踏上这片冰雪王国,想要一探究竟。

1911年至1912年,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率领的队伍成为了第一个抵达南极点并建立考察站的科考队伍,他们在南极点建立了名为“斯科特基地”的永久性考察站。

同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也建立了名为“阿蒙森基地”的考察站,标志着南极考察站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考察站在南极开展了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等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也为人类对南极洲的认识和了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世纪中期,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利用飞机进行南极空中考察,探索更为广阔的南极地区。

但由于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主权国家的地区,所以1959年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共同签署《南极条约》,确保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促进科学研究合作。

其实相比于其他国家在南极的科研成果来说,我国算是一个“后来者”。

1984年,我国才首次派遣了南极科考队登上乔治王岛,建立了第一座考察站——长城站。

后来又分别在南极不同区域建立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还有如今的秦岭站。

那为什么这次我们要选在罗斯海区域呢?那是因为罗斯海区域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也是南极洲周围海域的重要交汇点,对于了解南极洲的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南极科考的关键性区域。

早期,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的西部和东南极地区,例如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这些站点虽然在南极洲的不同部分,但都没有覆盖到西南极地区。

在罗斯海建站,将填补我国在西南极科考关键区域没有考察站的空白,更全面地了解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提升对南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能力,同时也为中国在南极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秦岭站距离美国有多远?

秦岭站是我国的第五座考察站。大家都知道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印证着我国历历代代许多朝代的历史更迭,更是被我国世世代代称为“龙脉”。

如今这条“龙脉”已经伫立在了南极,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我国对南极一直抱有敬意之心,也一直积极履行南极条约的每一条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秦岭站的外观呈现出南十字星的形状,这个设计灵感源自于中国航海大师郑和在下西洋航行时所采用的导航工具,它象征着探索、勇气和航海精神。

为了应对极端的气候条件,秦岭站采用了轻质高强度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不仅能够承受零下60摄氏度的极低温,还能抵御海岸环境的强腐蚀,能够容纳将近100名科研人员工作考察。

在秦岭站,科研人员们能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观测,涉及海洋生态、海冰、冰川、海平面、大气、地球物理、高空大气物理以及陆地生态等多个方面,了解南极海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地球物理过程,为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国还积极与周边其他国家的南极考察站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及保障工作,促进了南极科学研究的进步,也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但在英国媒体发布的言论中我们看到,他们说中国是在美国的家门口“架起了”大炮,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家门口”离得到底有多远?

学过地理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美国位于北美洲,而南极洲则位于地球的另一端,距离至少有一万多公里。

如果说这一万多公里都算是家门口的话,岂不是整个地球都是美国的“后院”?这种说法未免也有点太过于牵强了。

而且在文章中,我们还能看到英国说美国已经数十年没有在南极区域进行军事行动了,但这显然又是无稽之谈。

根据新华网报道,美国国民警卫队每年都会在南极进行军事训练,他们使用军用运输机和武器装备,提高在这种极端寒冷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要知道美国在南极的麦克默多站可是南极区域最大的考察站,有200多座建筑,能容纳1200人的生活和工作。

可以说,美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南极区域有军事部署和管控,是南极最大的利益方之一,怎么这个时候英国反倒对他们的军事活动视而不见,来指责我们违反了《南极条约》呢?

与其说他们是在义正言辞的维护世界和平,倒不如说他们这篇文章满篇的“空口污蔑”和“无稽之谈”,完全显露出了自己的畏惧心理。

有一句话说得好,“敌人对你的打压往往来源于你自身的强大。”

显然中国在科研领域进步的速度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速度快到他们来不及想象,中国科技的崛起已经不容忽视。

多年来,中国在在人工智能、航天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科技创新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断推动着世界科技发展的进程。

这些年来,这样的事情发生并不在少数,他们不愿意看到我们做出的这些成就,但又没什么办法,就只能采取种种手段,试图通过抹黑和操纵舆论来阻挠我国的发展步伐。

一些国家还会利用国际组织和论坛,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和攻击,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扭曲事实、抹黑中国形象,以达到其政治目的。

然而事实证明,尽管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干扰,但我国科技人才不断努力探索、创新突破的精神依旧势不可挡,就让咱们用实力说话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