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按照文字发展逻辑,殷墟甲骨文之前,应该已有成熟文字或初熟文字。
但问题是:殷墟甲骨文之前,只考古出土了零星的文字,并不成文字体系,那么甲骨文之前中国到底有没有进入成熟文字阶段呢?
其实,虽然没有出土公认的比甲骨文更早的成熟文字系统(骨刻文还没有得到公认),但现代考古研究取得又一重大发现,表明夏朝时期中国已有成熟文字。
早商已有成熟文字
殷墟甲骨文之前,虽然只出土了零星的文字,但其背后却蕴含着十分重大的信息。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袁广阔指出:郑州商城、小双桥遗址、洹北商城等早商都城遗址都不断发现早期文字,与殷墟甲骨文“存在明显的承袭关系”,且它们具有字体工整、正体与俗体并行、传播范围广泛的特点,都是成熟文字时代的特征!
其中,小双桥遗址为公元前1435年—公元前1412年的商都,如今学者判断为仲丁傲都,出土的朱书与甲骨文、金文对照如下图,其朱书显然是成熟文字。
除此之外,郑州商城遗址距今3600余年,出土过高1米、重86.4公斤的杜岭方鼎,其中出土了一块甲骨文,上面文字非常成熟,被破译为“又乇(亳的早期写法)土羊,乙丑贞,及孚,七月”,据此判断郑州商城曾为商朝早期“亳都”。
其中,“乙丑”两个字说明当时已有天干地支的文字,并发展出干支纪日法,还有“七月”说明已有成熟历法与文字表述等。
因此,早在商朝前期,中国必然已有成熟文字系统,否则怎么会有“又乇土羊,乙丑贞,及孚,七月”等的表述?只是由于幸存者偏差,很多文字遗存或还没发现,或因各种原因被毁掉了。
夏代也有成熟文字
以上述郑州商城出土的甲骨文看,“又乇土羊,乙丑贞,及孚,七月”这种对文字的成熟运用,显然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由此可见至少夏朝晚期应该已有成熟文字,史书上说夏朝已有《连山易》或非虚言。
更为重要的是,除了零星的夏代时期文字遗存出土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研究发现:
首先是夏朝之前文字。中国文字起源何时,如今争议比较大,有说万年,有说八千年,还有说5500余年,但可以肯定的是,夏朝之前已有文字。这些早期文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到夏朝时期出现成熟文字,其实是正常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关于前夏文字,考古已经发现很多遗存,比如陶寺朱书中的“文”,又在7000年前的秭归柳林溪遗址中出现过,还有甲骨文中的“五”,也在9000年前的彭头山遗址、柳林溪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中出现过。
其次是器物与中国文字。“象形”是中国文字的基础,而在汉字中,有一批汉字正是依据器物形状而造的,因此只要考察器物盛行时代,就可知道文字创造年代。
著名学者苏秉琦曾指出“丙”本为鬲器前身的一种“三足器”,“酉”与仰韶晚期小口尖底瓶惟妙惟肖,而由于龙山时代这两种陶器已经逐渐消失,因此可以判断“丙”与“酉”是仰韶时期造出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字都是属于与祭祀礼仪有关的“干支”系列,因此天干地支应是夏朝之前就已出现,故而夏朝前期帝王才能使用“日名”。
而在夏朝时期,也造过很多文字,因为殷墟甲骨文上表示器物的一些字形,与商朝时不太相似,反而与二里头时代的器物更近似。比如“爵”,最初的爵字字形对应的器物只流行于夏朝与商初。
甲骨文中“爵”字的多种写法,应该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随着“爵”器造型变化而变化。可见,当出现新事物时,夏商古人就会有意识的造出相应文字,说明当时必然已有成熟造字方法,已有成熟文字系统。
余论
过去百年,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基本确定甲骨文是与鬼神的契约,是一种特殊的文书,而不是商朝日常文书。
甲骨文中的“册”、“典”、“聿”等字形,揭示商朝日常使用简牍文书,2010年出土的特意划有12道竖线的像一条条竖简的刻辞牛骨,就犹如简牍文书,因此如今普遍认可商朝已经使用简牍文书。
至于简牍文书出现时间,学者李学勤推测应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龙山时期朱书陶文可为佐证。若此,说明夏朝已有专门的文字载体,那么还能没有成熟文字系统?或者说,最晚在夏朝建立前后,中国已有成熟的文字系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