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范进中举》作为《儒林外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讽刺故事,如今已经被收录到了语文课本之中,这也让范进的名气可以说家喻户晓。

作为乐极生悲的代名词,许多人都不理解范进为何只是考中了一个举人就如此高兴,甚至直接发了疯,但如果把举人之位换成现在的官职,相信大家就能稍微理解范进了。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的最初产生时间如今有所争议,汉、隋、唐三朝均有史学家支持,不过比较公认的科举真正完善成型在唐朝。

虽然仍有许多漏洞,但科举的确算得上是封建时代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大大扩展了人才的社会层面阶级,让大量中下层出身的寒门弟子乃至平民百姓得以进入统治阶级。

即便是后来的欧洲学者,也对科举这一套严密的流程和制度赞叹不已,纷纷从中国进行引进,乃至将科举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到了范进所在的明朝时,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了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的庞大体系,仅仅考试就分为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

其中童试等级最低,只要经过县和府的两次考试便可以入选,证明了考生有着最基本的常识和最基础的写作能力,可虽然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在那个知识几乎垄断的时代,许多读书人即便到了五六十岁、须发皆白的年纪,也依旧没能考上。

随后就是院试,其分别在府、州的学府举行,主要分为“岁试”和“科试”,其中“岁试”较为简单,算是童生的入门考试,只要通过便可称为秀才。

而“科试”不仅难度提升,对成绩的重视程度也大大增加,成绩好才能参加接下来的乡试,成绩差甚至会取消之前的秀才资格。

这是因为“科试”算得上是一条分界线,只要通过了这场考试,就能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不仅每年有国家补贴、免除赋税和徭役,甚至见官不用下跪,就连犯法地方官只能向上请示才能处以刑罚。

在之后就是可以称为范进噩梦的乡试,其每三年一次,录取者被称为举人,每次名额由中央朝廷直接规定,全国大概只有一千人左右,每个省只有十几到一百多一点不等。

这是明朝科举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关,只要考过便有了可以成为学官、当知县的机会,彻底完成平民百姓的翻身,不过仅从全国录取名额便可以得知其难度,甚至比如今考上清华北大还要艰难。

至于之后的会试,也是三年一次,考中后便称为贡士,可以直接当官,殿试则是直接在皇宫举办,由皇帝监考,而第一名便是俗称的状元,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考中状元会有什么待遇,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人能在乡试、会试及殿试这三场考试中连夺三次第一,就被称为“大三元”,是有科举考试以来文人的最高荣誉,明朝仅仅只有黄观一人得到。

不过说到这里,有人还是可能不太理解就一个举人范进为何如此激动,又不是什么状元,甚至连个贡士都不是,现在那么多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没见谁和他一样的。这个就要从范进的背景说起了。

范进中举

范进是一个普通农户,但却很早就通过了童试还成为了秀才,有着参加乡试成为官员,一举翻身的可能,虽然前几次都考试失败,但也是村子里有名的“士”、“读书人”。

不仅家里人无需他种地劳作,只让他读书考取功名,就连当地有钱的屠夫都专门把自己那个娇滴滴的女儿求着嫁了过来,甚至当地官员对待他也客客气气。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范进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败,让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原本不断讨好他的村民逐渐将他的失败和不幸作为了饭后谈资,极尽嘲弄,认为这是上天注定,范进以后也不可能考中了。

而以前每天笑呵呵、送吃送喝的老丈人屠夫,更是丝毫不掩盖自己的失望,直接称范进“,穷酸秀才”还常常在公众场合进行辱骂乃至殴打,让范进彻底颜面无存。

范进本想反驳,但看着失望的家人和由于自己不会种地而越发贫穷的家庭,再看着跟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妻子,他嘴中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自己就算说回去又有什么用呢?事实又是不会改变的,妻子跟着自己天天受苦,老丈人说几句又有什么错?

范进就感觉自己像个小丑,甚至在心底也痛苦的认为自己不可能考上了,但他又能做什么呢?他唯一的选择就是麻木的参加一次又一次的科举,除此之外又能怎么办呢?

一直就这么忍辱负重、浑浑噩噩的过了许多年,一直到54岁那年,范进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的范进心中早已不抱希望,就连家人也是如此,此次考试都是范进瞒着自己丈人偷偷参加的。家里更是贫穷的吃不起饭,出榜的当天范进还在想办法卖掉了家里维持生计的老母鸡。

甚至当邻居将这个喜讯告诉范进时,范进还丝毫不信,只当邻居是在开他玩笑:“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

一直到被邻居劝回家看到报喜的官差,范进这才相信自己是真的“中”了: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这一下似乎整个世界都改变了,几十年的梦想和坚持以下成功,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浑浑噩噩的生活似乎一下子就结束了,自己这么多年遭受的白眼和屈辱都将不复存在。

而作为一省只有几十名的举人,那已经算是半个官员了,知县、州学学正、县学教谕等职位都不在话下。

明朝的知县不同于如今的县长只有行政权,而是拥有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利,直接被称为“父母官”,在极其注重孝道的古代,这代表着权力绝对不低,堪称当地的“土皇帝”。

而在之后还可以参加更高等级的考试,这不仅是更进一步的钥匙,也是对范进几十年读书学习的认可与肯定,就算考不中贡士,也可以靠着举人这个荣誉让自己一家从此吃喝不愁,安享晚年。

在梦想实现、一切都将改变等多方面的刺激下,再加上不慎一摔脑子嗡嗡作响,范进竟然直接喊着“噫!好了!我中了”便冲出了家门,好似疯了。

范进的逆袭

从一个人人唾弃的穷酸书生直接到可以掌控一县的父母官,自己几十年并没有白费,这种瞬间一步登天、所有事都发生改变的喜悦,放进一时间有些疯癫也是可以理解。

而在范进清醒过来后,一切也都朝着好的方向走去,不但平日里常常看范进笑话的村民们纷纷上门送礼口称“范老爷”。

就连老丈人都是一口一个“贤婿”,打过范进的手还一直隐隐作痛,就连张乡绅都专门送来白花花的银子和房间,仅仅不到几天,范进家里就大变样,别说粮食穿的,就连丫鬟、仆人都已经有了。

在之后范进似乎也时来运转,居然直接考中了贡士,在母亲死后守孝三年去皇宫参加殿试,竟然又一次成功,被皇帝所看重,被选为御史,而这在如今相当于最高检察院检察员。

在任上,范进勤勉恪尽职守,为官清廉被皇帝锁欣赏。

在没多久后范进便被提拔成为了山东学道和通政使,其中山东学道按照当时的官阶体系,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而通政使则更为了不得了,这是一个正三品的职务,还有着直接面见皇帝传达圣旨的权力:

“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

总结一下,通政司就是负责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放到现在差不多等于国家信访局局长,属于副部级!

谁能想象,一个被人骂了几十年的穷酸秀才,竟然只用短短不到十年便成为了手握大权、直达御前的正三品官员,范进的一生一位一波三折、后来居上。

虽然作者吴敬梓写此文是为了讽刺科举制度的毒害和范进周围人的变脸丑恶,但范进半辈子的忍辱负重和坚持,也体现了他的不易和被封建社会折磨所带来的痛苦,因此同为读书人的吴敬梓对于范进,相信大多情绪还是同情和悲哀。

总结一下,范进如果放倒了现在,先后担任了最高检察院检察员、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到最后副部级的国家信访局局长,对此大家 认为自己会是什么反应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