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午昌(1894—1952),名昶,号弱龛,别署且以居士、丝鬓散人,以字行,斋名鹿胎仙馆,嵊县三合乡(今嵊州三界镇)长桥村人。、


曾任中华书局文史编辑、美术部主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等职。组织、参与蜜蜂画社、中国画会、寒之友社等艺术团体。1929年,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为中国有画学以来“集大成”“图新变”之巨著。1932年,在上海创办汉文正楷印书局,首创整套汉字正楷活字版,打破洋行对出版业的垄断,被蔡元培誉为“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

所作山水、花卉、人物,不拘一格。尤工山水,时而松秀,时而苍郁。亦善诗词、书法,精于画理,提倡“师古法而立我法”,自成一格。


擅画山水,兼画花卉人物,不拘一格,能融诗、书、画于一炉,堪称中国画“三绝”。民国时期海上画坛大佬级人物,艺术成就卓著,而且交友极广、声望极高,在民国画界有很高的话语权和很强的号召力。


其所绘青山红树、溪桥柳汀、云山松阴、江中舟楫,笔墨不凡,诗情盎然,能寓情于景、咏怀于诗、寄兴于绘,可作巨嶂,亦擅小品。意境开阖,咫尺千里;赏心之际,发人幽思。



郑午昌的山水最精,难度最大,成就最高。记得陆俨少曾经与唐云交流绘画技法时曾讲过,画花鸟只需用兵500,画山水需用兵1000,唐云笑而不答,尽管这话不一定准确,但在陆俨少看来画好山水比花鸟难度大得多,更何况要画出与古人和今人不一样,又要雅俗共赏,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郑的山水创作与张大千一样走的是宋元一路,受黄公望、王蒙、石涛、石溪影响,不泥绳法,自辟蹊径。其山水画以浅降为主,创作无论是构图还是笔墨,甚至用色都有独到和过人之处,归纳起来有三大特色:

一是构图造境,层层叠进,山峦重重,奇崛险峻,千变万化,特别是选择场景十分别致,画中景物安排别具匠心,让观者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有评论家甚至认为郑的构图造境最为出彩,无人企及;

二是笔墨皴法老辣浑厚,山石肌理往往以淡墨皴出,其间又施赭色,色墨交融,层次丰富;

三是用色大胆,创作时不但喜用青绿墨赭等表现浑厚苍茫的景色,而且常采用一些不常用的颜色,如朱紫绛这些不常用的颜色在他的笔下,墨色杂以漫点渲染山林树石,使整幅画面色彩丰富,明朗滋润。

如果真的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明丽软美(张大千语)、工而不板、别开生面、雅俗共赏恐怕是郑最大特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