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水泊,乃当年梁山故处,野莽绝原,春秋相序。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地点,那里山水相连,杂草丛生,四周放眼望去是八百里浩渺无烟的水泊,可以说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极佳之地。
这个地方,便是位于现如今的山东省的梁山。
当初,梁山好汉们正是因为寻得此地,才能够多次躲过朝廷的追捕。
可以说,这座山的存在,是他们得以成就“一百单八将”的一个大功臣。
可是,放眼望去,现如今的梁山完全不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是“八百里水泊梁山”,别说梁山底下没有水了,就是以梁山为中心,八百里为半径画出一个圆,整个圆里都没有半点河流湖泊的踪迹。
既然梁山周围没有水,为什么《水浒传》里还要写“八百里水泊梁山”呢?
一、北宋时期的梁山泊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现如今的梁山,而是应当回到原著所在的北宋,看看那时的梁山是什么样子。
其实在北宋的时候,梁山脚下是有水泊存在的,而若是要讨论其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山东的地势。
山东地势整体呈现出一个典型的“中间高、四周低”的形态,而这里又恰好处于黄河下游。
因此,当黄河流经此处的时候,水流自然而然会分开,绕过中间的高地,流向南、北两侧的平原。
黄河水流到之处,便是俗称的“黄泛区”,而梁山,便存在于“黄泛区”最为显著的位置。
梁山四周受到黄河冲刷的影响可不只是一点半点。
早在五代时期,黄河就常常在下游处决口,每一次决口,都会让梁山附近的土地陷入洪涝当中。
在历史的记载中,这里曾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决口,一次是在五代时期,黄河水将梁山周围土地全部淹没,使得梁山四周被大水围绕,形成了“梁山泊”。
自此以后,梁山就成为了孤岛一般的存在,四周的水再也没有降下去,一直到第二次大规模决口,梁山泊再一次大水肆虐,水泊面积进一步扩大。
到了北宋时期,第三次大规模决口产生,梁山四周低水泊面积达到了历史最大,终于成就了“水泊梁山”的景象。
于是乎,在《水浒传》当中,这座荒岛一般的山便成为了英雄好汉们的藏身之地,凭借着四周还手的天然的优势,躲避着敌人们的追击。
如此看来,“水泊梁山”在宋朝的确是有的,那么是否如同书中所说的,有“八百里”之宽广呢?
二、面积是否有八百里
毕竟,北宋距离现如今已经过于遥远,所以这个问题看上去也实在是无法讨论。
可通过翻阅古籍,拜读北宋文人的历史,可以发现,在历史上黄河第三次大规模决口的时候,北宋的著名诗人苏轼,恰好正在不远处的徐州担任知州一职。
于是,在有关于苏轼的文章当中,便出现了与梁山泊相关的描述。
书上说,那次的大规模决口,已然冲破了原本的梁山泊,多出来的水流沿着南清河而下,成为了一场水灾,降临在徐州城下。
彼时在徐州为官的苏轼亲力亲为,带着百姓们抵御住了这场洪水灾害,而后,为了纪念他们成功地抗击了天灾,苏轼还特意在徐州城里修建了一座“黄楼”,其至今仍然屹立在徐州城内。
由此可见,第三次决口威力之大,甚至已经冲破了原有的梁山泊,影响到了它附近的徐州。
既然徐州都已经出现了涝灾,那么梁山与徐州的中间地带,也就是离梁山更近的地方,自然也会受到洪水的影响,被冲刷出一片新的水域。
在地图上,梁山与徐州之间的距离有二百多公里,这足以证明“八百里水泊梁山”并不是一种夸张的写法,而是黄河大规模决堤后的真实写照。
既然“八百里水泊”都是真实的,那么施耐庵在书中所描述出的各种人物,以及他们身上所发生的各种故事,又是否真实存在过呢?
这个问题庞大复杂,并且需要依据大量的史实来考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况且,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还有一个更令人好奇的问题需要研究。
那就是这面积庞大的“八百里水泊”,是如何消失的呢?为什么在如今的地图上,梁山附近已经丝毫看不到曾经的水泊踪迹了呢?
三、消失的梁山泊
因果互为循环,当初,正是因为黄河决堤,造就了这“八百里水泊梁山”,于是后来,也是因为黄河,这面积巨大的水泊才会在历史变迁中不断缩小,并且在时至今日完全消失。
众所周知,黄河水因为流经黄土高原,而携带了大量泥沙。
在下游的平原地带,水流速度放缓,泥沙自然无法再被水流裹挟前进,便逐渐沉淀下来,淤积在平原处。
梁山泊本就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小,所以容易造成泥沙淤积,而淤积的泥沙经过沉淀,抬高了此处原本的地势,再加上黄河在南宋时期经过一次改道。
久而久之,这里既没了水源,也不会在存住水,水泊面积自然而然不断变小,直至消失。
神奇的自然造就了八百里梁山泊的恢弘,让《水浒传》里的英雄们有了栖息之所,让梁山成为了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现如今,也是因为这神奇得自然,昔日的“八百里”不再,梁山也从一座“孤岛”重新回到了土地上。
无论这“八百里水泊梁山”是否还存在,它当初的景象,身上所发生的故事,都已经被用文字描述了出来。
即使现代人无法欣赏到“八百里水泊”的壮阔,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拜读《水浒传》,来体会这里曾经水泽连天的景象,以及在此处发生过的英雄故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