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石油逐渐成为了人类能源供给的主力军。其由于储量大、使用便利、热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而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甚至可以说,石油几乎撑起了现代文明的“半壁江山”——我们穿的衣服(石油化纤)、吃的粮食(石油农业),用的器材(塑料制品)都和石油密切相关。

然而,世界石油资源的储量分布,却是极不均衡的。二战后,美国人通过战争等卑劣手段攫取了全球石油的定价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人又把石油和美元直接挂钩——“全球石油交易市场,只能使用美元”。

“石油美元霸权”成了美国人收割世界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却往往无可奈何。

然而,就在最近几年,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石油工作者战天斗地,让我们的祖国拥有了

亿吨级别的“稀土油田”,美国突然不淡定了,其他国家也想效仿。

一、“稀土油田”——中国大地上的石油瑰宝

我们日常使用的石油制品,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而原油又可以区分为许多种类。其中,就有一种所谓的“非常规石油”稠油。

这种石油当前探明储量高达8150亿吨,占到全球石油剩余储量的70%,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一般石油的接替资源。

正如其名,稠油的粘稠度非常高,其内部含有很多高密度的烃类和硫、氮、氧等杂环非烃化合物,密度密度通常大于1克/厘米³。

又学者将这种油形象地比喻为“有的像糊糊,有的像黄油,有的则像红糖块”,需要经过复杂的深加工才能正常使用。

在稠油家族中,优质的环烷基稠油是稀缺品。环烷基原油可以生产航空煤油、低凝柴油、超低温冷冻机油等75种高端化工产品,甚至能够制作成火箭推进剂等国家重要产品,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

具体细分来看,全世界各地的稠油性质差异巨大。如果以环烷烃含量为依据进行划分,稠油大致可以区分为石蜡基稠油、中间基稠油和环烷基稠油三大类。

环烷烃含量含量不足20%被称为石蜡基稠油,20%到40%之间的被归为中间基稠油,大于40%的被称为环烷基稠油。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环烷基稠油都属于及其罕见的稀缺资源,在全球稠油探明储量中只占2.2%,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

至于环烷烃含量含量高于50%的优质环烷基稠油资源,只占全球稠油储量的0.15%,其罕见程度堪比“石油中的大熊猫”。

在全世界相关资源储备中,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稠油环烷烃含量大约在32%左右,委内瑞拉的优质稠油中环烷烃含量约为53%,我国渤海湾稠油中环烷烃含量在30%到46%之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的环烷烃原料长期依赖进口,饱受西方国家的刁难。

早在1958年,我们国家的新疆风城油田,就勘测出来了大规模的稠油储量。对于新疆油田这些稠油的价值属性,国内外长期以来都存在广泛争议。

从储藏条件看,这些石油赋存于低品位油藏,存在高黏度、低丰度、强非均质和能量低等多个劣势条件,开采和淬炼的难度极大。而且提炼出来之后的油也含有较多杂质,被归为价格便宜的劣质油。

因此,如果单从一般经济价值来说,相比于直接进口中东优质石油,开采这些稠油的性价比并不高。但凡事皆具有两面性,我国新疆地区的稠油具备其他类型稠油并不具备的特殊优势。

相比与国外的那些油田,新疆油田稠油的环烷烃含量平均高达69.7%,是当之无愧的“其中的极品”、“原油皇冠上的明珠”。

二、“神州利器”——中国成功创造出了亿吨级“稀土”油田

新疆油田稠油的储量虽然丰富,但其原油黏度高,储量品位低,开采难度极大。传统的开采稠油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其一是火烧油层法,其难点是不容易控制地下燃烧,高压注入空气也需要极高成本;其二是化学降粘,这样做加入的化学药剂极容易污染地下水。显然,这两种方案,都不适用于新疆稠油的开采。

所以,从1994年开始,我国就尝试以新方法开采新疆风城油田油田的稠油,甚至邀请了加拿大等国际团队帮助,但均告失败,甚至被他们称之为“开发禁区”。

为了啃下这么一块硬骨头,从1996年开始,新疆油田开始自力更生,和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在国家的支持下组建了14个先导试验区,汇集了全国1600多位领域专家协同攻关。

最终,在各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科研团队连续攻克多个世界难题,创立了浅层稠油、超稠油高效开发的完整理论技术体系,并且独立自主开发出了实用的,强非均质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多相协同注蒸汽开发、注蒸汽尾矿高温火烧驱油、采出液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四项关键稠油热采新技术。

在相关技术的推动下,我们新疆油田的的优质稠油被大规模开采出来,支援国家建设,彻底盘活了数亿吨的超稠油资源。

2019年,我们国家在新疆地区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8月,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稠油累计产量已突破1亿吨,新增可采储量2亿吨,供应全国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具备稳产20年基础优势条件。

至此,自上世纪以来我们80%的优质环烷基稠油依靠进口,且开采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被彻底打破。

而且,这些最新技术还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稠油资源的大规模稳定开发,为保障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那些优质的“石油稀土”,堪称我们能源宝库中的“大国利器”。

就在2021年,我们的中油气集团又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测出了一个储量接近10亿吨的页岩油大油田,可喜可贺!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全球能源格局加速转变的变革期,中国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实实在在地走到了世界前列,占领了时代高地。

除了优质稠油资源的开发之外,我们国家在可燃冰开采、可控核聚变项目等方面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尤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国的科学家在“人造太阳”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22年1月,中国科学院的ESAT装置运行时间首次突破四位数,达到了1056秒,领先世界。

此工程一旦成功,也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核聚变产生的惊人能量,地球上将会出现几乎无限量的清洁能源,人类文明也或许将会被彻底改变。

三、“革故鼎新”——世界能源格局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伴随着综合国力的独步全球,二战后美国也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牢牢把控着霸权地位。

首先,从石油产量和产量来看。美国地域辽阔,本身油气资源就十分丰富。然而,美国的石油资源多数以页岩油的形式存在,仅仅是德克萨斯州就拥有600亿桶以上,过去在技术不发达的阶段,无法开采利用。

近年来,美国的科学家已经突破了水力压裂等新的开采技术,其页岩油被大规模“解锁”出来。美国的石油储量(2640亿桶),也因此超过了沙特(2120亿桶)和俄罗斯(2560亿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产国。在石油实际产量方面,美国人也是“独占鳌头”。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的原油日产量估计将增加至1197万桶,2030年甚至可能达到日产1260万桶。

然而,美国的石油消费量也是十分惊人,2022年美国人每天消耗的石油预计将达到2066万桶/日。

因此,美国人依然牢牢控制着全球主要的几条石油运输战略通道,并且对中东产油国也有重要影响。

近几年,美国虽然也经历了几次挑战,比如沙特阿拉伯曾经在2016年发起过针对美国页岩油的价格战,但美国的全球石油霸权依然坚挺。

不仅如此,石油霸权也还是美国经济霸权体系的关键支柱。

1971年3月,美国的尼克松政府在和黄金总库成员达成协议之后,当即宣布不再以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向全球供应黄金。

至此,“黄金窗口”的关闭标志着延续数十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塌。随后,美国霸权面临的关键挑战,就是如何确保自身的储备货币地位。精明利己的美国人,很快就盯上了石油这种现代工业的必需品。

1974年,美国以向沙特阿拉伯出口大量先进武器,并承诺保护其国土安全为筹码,换取了沙特的重要承诺——沙特则必须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

在石油大国沙特的带头之下,1974年12月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也都接受了这一规则。

至此,美元的石油计价机制正式形成,“石油美元霸权”体系宣告诞生,美元在和黄金脱钩之后,继续保持着全球储备货币的独霸地位。

在“石油美元霸权”阴霾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石油进口国家只要想买石油,就必须用美元。这也就是说,为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每个国家都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储备)。

于是,美国人就利用这种不公平的规则方式,不断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长期享受着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好处。

为了突破美国的能源霸权,推动世界能源体系格局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变革,中国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首先,中国在石油储备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按照国际公认惯例,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只有达到,可以在没有来源的情况下正常使用90天,才能算是安全的。当前阶段,我们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早已经突破了70%。

但一直以来,在石油储备方面,中国的战略原油储备一直语焉不详,广受外界猜测和热议。一些国外机构预测,中国的石油储备约为50-70天。

2019年4月国家统计局曾发布数据称,中国原油盈馀4月环比增长两倍,飙升至179万桶每日,但并未公布具体储备量。

早在2000年左右,我们国家就制定了石油战略储备的远景目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走向世界,我们的企业在全球开始大规模投资和收购大型油气田。这些油气资源,有相当一部分都会纳入到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当中来。

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石油美元霸权”的衰败式微,我们的国际能源贸易合作必将蓬勃繁荣。

再加上在我们国内的石油工作者不断发现新的亿吨级的大油田,不断突破新的石油开采难题,我们国家的石油储备事业必将有大发展、大进步,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意义非凡。

而且,中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持续取得新突破。

国际能源开发署去年颁布的《2021年全球能源回顾》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世界能源需求预计增长了4.6%,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预计到了2030年,蓬勃发展的中国核电技术将会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且,中国科学家甚至还计划到2030年,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建造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

到那时,中国竟会成为全球第一个掌握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建设技术的国家,独领世界能源风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中国在石油勘测、采掘、提炼等领域,早已经不再是“学徒”和“追随者”,而是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领跑者”。

以前文提及的的新疆稠油为例,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重力泄油、驱泄复合等6种技术体系在内的,开采提炼技术。

油田的产油率持续稳定增长,我们对稠油的采收率突破65%,高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领先世界同行。

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崇高理想,这一技术还走出国门。伴随着“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的铺陈布局,该技术在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等国外油田成功应用,为“一带一路”石油开发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造福全人类,传播新时代中国的强盛和友善。

四、结束语

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来看,石油是国家硬实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充足高质量的石油供应,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大名鼎鼎的就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的石油就控制了全球上的国家”,足见石油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1953年,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中南海会客厅会见

时任地质部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时,毛主席就语重心长而又略显焦虑地说道:“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在此背景下,以铁人王进喜同志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无畏气概,为祖国寻找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支撑起了中华民族工业化的脊梁。

时至今日,与蓬勃飞速的经济发展相比,我们国家的石油资源依然不足,国际石油资源的供求博弈和议价权斗争依然十分激烈。

在这种状况下,新时代的石油工作者们发扬老一辈的英勇风险精神,战天斗地地为祖国寻找宝藏。

此次的亿吨级别“稀土”油田,可谓是“天佑中华”,为我们英勇面对美国恫吓威胁,实现民族复兴,世界大同,增添了信心和能量。

最后,让我们再度向石油工作者,以及所有奉献祖国的劳动人民致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