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形势可谓是“风起云涌”,特朗普刚宣布新一轮的全球加税措施,欧盟便紧随其后被曝准备对华“动手”,还声称自己“别无选择”。

美国关税大棒又对准了啥

近日,特朗普故技重施,宣布自10月1日起对全球多类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涉及范围横跨民生与工业领域。

此次加税涉及范围极广,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要被征收50%关税,进口家具的关税为30%,专利及品牌药品更是被加征100%关税,所有进口重型卡车也面临25%的关税上调。

有意思的是,这边特朗普刚宣布完加税通知,欧盟那边就被曝出即将对华搞新动作。

据德国《商报》9月26日援引欧盟高级官员的消息,欧盟委员会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对中国钢铁及相关产品征收25%至50%的关税。

与此同时,欧盟还在酝酿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将公共合同授予与“购买欧洲产品”规则挂钩,要求地铁、铁路等基础设施必须采用“欧洲绿色钢材”建造。

甚至计划通过配额制度强制大型企业和汽车租赁公司优先采购欧洲电动汽车。

欧盟给出的理由是全球“产能过剩”导致其钢铁行业利润率下降,投资脱碳困难。

美国关税大棒又对准了啥

可稍微分析就能发现,这完全是“欲加之罪”。

近年来,欧盟多次以类似借口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所谓“产能过剩”不过是其本土产品竞争力低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幌子。

有意思的是,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斯特凡纳·塞茹尔内还对此辩解称,欧洲“别无选择,只能找新的平衡”。

不过,所谓的“别无选择”,几乎是自欺欺人的托词,还挑选了一条对美国亦步亦趋的道路,但这正将欧洲带向发展的困境。

而欧盟给出的“全球产能过剩导致钢铁行业利润率下降、脱碳投资困难”等理由,也不过是掩盖贸易保护本质的幌子。

美国关税大棒又对准了啥

钢铁作为欧洲经济的基石,该行业的困境早有根源:乌克兰危机推高的能源成本让钢企不堪重负,僵化的市场机制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在全球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落后于人,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劳动力成本,多重因素共同削弱了欧洲钢铁的国际竞争力。

将自身产业问题归咎于中国进口,显然是找错了症结。

更值得玩味的是欧盟的双重标准与“欺软怕硬”。

还记得今年3月,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后又提至50%,直接导致欧盟对美钢铁出口在2025年一季度同比暴跌42%,减少约150万吨。

尽管欧盟曾提议对美国钻石、禽肉等产品征收25%反制关税,但在与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后,便立即暂停了反制措施。

面对美国的强硬选择妥协,转头却将矛头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加征关税“找回场子”,这种做法尽显贸易政策的功利性与短视性。

美国关税大棒又对准了啥

另外,此次欧盟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很难说没有受到美国的暗示或推动。

欧盟部分政客估计希望通过此举来迎合美国,维持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在其他国际事务上获取美国的支持。

但无论是特朗普的大范围加税,还是欧盟拟对华钢铁设限,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表现。

对于中国来说,必然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若试图损害中国的利益,就得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