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重磅推荐也难挽颓势!《以法之名》大结局点映刚上线,"剧情崩塌"的关键词迅速冲上热搜榜单。
剧中人物万海本是含冤者,却在平反前夕因药品被调包,在监禁中不幸离世,令大批观众感到失望。
最应自我检讨的导演,却抛出“选角不当”作为理由,试图将问题归咎于他人。
那么,这部剧最后几集到底发生了什么?真正的问题是否真该由演员承担?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高开低走的收视神话
《以法之名》的口碑滑坡来得毫无征兆!谁能料到两周前,该剧还凭借多位资深演技派加持,热度跃居平台榜首。
一句“谁在陷害,谁在栽赃”的台词,引发全网模仿热潮。

央视更是在多个黄金时段进行推广宣传,俨然将其视为年度重点作品。
然而自第30集开始,剧情质量明显下滑,观众观感急转直下。

观众发现,故事推进至中后期后,专案组调查陷入停滞,每集大量时间用于反复闪回。
特别是张文菁庭审的精彩片段,重复播放多达十余次;李人骏升职情节竟然也能回忆三次以上,观众连看两天仿佛没看一样。

更为严重的是,关键角色接连意外死亡。
先是为保护洪亮牺牲的秦锋,随后是跳崖身亡的谢鸿飞。

按常理而言,扫黑题材电视剧通常会在结尾实现正义伸张,走"爽剧"路线,如今正面人物突然退场究竟意欲何为?

"浪费了一众实力派演员",官方评论区充斥着不满之声。
更有观众要求平台退还提前观看大结局所支付的18元费用,可见情绪之激烈。

该剧豆瓣评分也从7.8分降至7.4分,并呈现持续下跌趋势。
微博热搜前十占据三席,全部为负面话题。

统计显示,仅大结局当晚,要求退款的留言就突破五千条。
面对汹涌而来的批评声浪,7月9日深夜,导演傅东育发表声明回应。
他承认剧作存在节奏拖沓、内容注水等问题,但那句"演员选择出现偏差"彻底引爆舆论。

网友纷纷质疑:前30集的精彩是由演员撑起的,后期剧情崩坏怎能怪罪演员?
若论演技不足,难道是张译在卫生间痛哭的戏份不够动人?还是蒋欣在审讯场面中气场不够强大?

导演的话语,究竟暗指哪位演员?
傅东育发文不到半小时便关闭评论功能,这一举动也被解读为回避态度。

三年心血,毁于最终三集
《以法之名》从筹备到拍摄,傅东育与编剧团队投入整整三年时间。
他们走访数十个基层法院,访谈上百位办案人员,只为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前33集的成功印证了这份付出的价值。

但从第34集开始,观众对编剧水平提出质疑,既然采风三年,为何还会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节?
例如万海这条主线,原本承载着全剧最大悬念。
一位蒙受不白之冤的企业家,历经十余年等待洗刷清白。

剧情发展至第35集时,当他通过视频见到死里逃生的儿子万潮时,所有人都以为转折即将到来。
结果当夜突发心脏病,生命戛然而止。

事后查明是监狱护士更换药物所致,幕后黑手王华山早已逃逸。
观众苦等35集的正义,就这样被一瓶假药终结。
弹幕中有人愤怒打出:"这不是现实残酷,这是编剧偷懒。"

更令人费解的是反派智商的急剧下降。
陈胜龙这一角色前期塑造极为成功,心机深沉,步步为营。

可到了后期,这位黑道大佬的生活竟变成宅内涮火锅、玩卡丁车。

破案过程更是荒唐,专案组苦苦追寻的关键证据,竟是陈胜龙亲自录制的"犯罪实录"。
其中详细记录了他策划矿难的全过程。
一个江湖老练的人物,会留下这种致命把柄?

网友点评犀利:"看看《征服》里的刘华强,买西瓜都能让人胆寒。

再看《狂飙》的高启强,喝茶聊天都是算计。
陈胜龙呢?像个孩童过家家。"
这哪里是扫黑除恶正剧,分明是赶工流水账。

烂尾导演的宿命轮回
《以法之名》的失败,让傅东育再次成为争议焦点。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跌入相同陷阱。

2019年,《破冰行动》最后三集将男主李飞拍成"圣母"。
导致评分从8.5分暴跌至7.8分。

2022年,《冰雨火》更惨,陈宇从缉毒英雄变为恋爱脑,豆瓣评分最终定格在5.4分。
三部作品,三个正邪较量的故事,三次相同失误。

这已非偶然,而是某种创作惯性:"前期精雕细琢,后期草草收场"。
人们发现,许多编剧似乎不会写聪明的正面人物,只能靠反派突降智商推动剧情。

陈胜龙的智力滑坡就是典型案例。前期布局缜密,后期却主动送人头。
这种反差并非剧情需要,纯粹是编剧才思枯竭。
其实观众要求很简单:好人可以牺牲,但要死得其所;坏人可能胜利,但要胜得合理。

说到底,这是对观众智慧的轻慢,也是对艺术的亵渎。
当创作沦为应付任务,当诚意被档期绑架,再好的演员、再大的投资都救不了剧。
傅东育或许该明白,观众的耐心是有限的。
'烂尾专业户'的标签一旦贴上,再想翻身就难了。

结语
《以法之名》让我想到一个词:辜负。不是辜负央视的力挺,也不是辜负演员的表演,而是辜负了每一位守候屏幕前、真心相信"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的观众。万海在牢狱中等待十几年,观众陪他看了35集。他没能等到昭雪,我们也没能等到一个像样的结局。
有时,最令人心痛的不是恶人得逞,而是好故事夭折。三年采风的心血,被最后几集的仓促毁掉。观众要的不是完美结局,是哪怕遗憾也要有逻辑: 好人死得其所,坏人败得心服。

参考文献:1.中华网·新闻:《《以法之名》为什么烂尾 剧情争议不断》-2025-7-102.鲁中晨报:《导演发文回应《以法之名》被批“烂尾”,称在反省中,大批网友不买账留言:没有下部了,拉黑您了》-2025-7-103.现代快报:《《以法之名》烂尾了?导演称以法之名演员选择有失误》-2025-7-104.大象新闻:《《以法之名》被批“烂尾”,导演回应:开篇节奏缓慢,演员选择有失误等都在反思中》-2025-7-10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