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脑洞老师跟大家聊聊清朝,说到清朝,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是少数族统治大中国,虽不敢说江山永固,但它延续了275年,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朝代。
这就很特别了,中国历史也出现过少数族入主中原的,但都不能长久统治,如元朝。那么清朝为什么能做到长久呢?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是清朝抓住了一个关键点:士大夫。其实就是地主阶层,现在所谓的中产阶级这个阶层了。 中国旧的社会,是乡绅治国的社会,基本上一个乡都是由当地的乡绅来管理的,一个乡是一个乡绅地主管理,那一个县是一群乡绅地主来管理的。因为这些乡绅地主们掌握着田地,是中国社会重要的经济来源,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他们对当地的事务有着很大的话事权。
他们一边收着田租,一边培养后代,让他们读书走科举之路,耕读之家,就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中国梦。 清朝入主中原后,这个中国梦没有打破,反而还变得更加容易实现了。 比如清兵一进来,顺治一年就开科取士,那所科举制度都还是按明朝的来,那乡绅们一看,这朝代虽然不同了,但是天还是那片天,咱们的中国梦还在,得了,我们接着种田读书。
当然,心理上还是有点小疙瘩的,毕竟是不同族群嘛,那这个时候,清朝又开始了心理战,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学汉文,放低姿态与汉人融入一体,而且又不强求乡绅们学满文,总之你们原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你们还照旧过。唯一做让乡绅不爽的就是剃发。 这就奇怪了,清朝为什么要这件小事上较真呢?剃发就这么重要吗?其实真是重要的。现在不是有一句话叫生活要有仪式感,那清朝强行推行剃发,其实就是为了制造一种仪式感。那么剃了就是代表愿意与大清朝共建美好生活,不剃就是有二心的。
那大家开刚始时,还是很抵制的,但是乡绅们意识到不剃不行,也就想通了,不就剃个头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活着才是硬道理。 因此,清朝内部并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书可以照读,田依旧照种,官还是照当,人生三件大事,件件都没有落下,这样的生活,乡绅们没有反对的理由,自然要拥护了。 到了太平天国,八旗子弟摆不平的时候,还是汉族乡绅地主们出来主持大局,曾国藩等人拼了老命。为什么?就是希望让自己的生活现状不要受到破坏。《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滢为什么捐数百万两给慈禧,就是因为两家其实是利益共同体。
这是对乡绅地主的,对普通老百姓有没有呢? 也有的,爱新觉罗靠这个坐稳江山,但又因这个失去了江山。 这就是永不加赋,看《鹿鼎记》里面。康熙放下一句话: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这个东西很重要啊,普通老百姓要是听了,可能就要敲锣打鼓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咱现在是盛世,盛世里生了小孩,当然不会强行流掉,生下来,也不加你的赋。 所谓的赋就是人头税。人头税的历史悠久了,早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就是生一个就要多少钱。以前还有固定的劳役,后面改成可以用钱来替代。 康熙永不加赋,对老百姓当然是不错的,生孩子不要钱了。 这个对于老百姓们来讲,真是天大的喜事,康熙一招就收拢了大部分人的心,那就是有乡绅想造反,大家也不响应了,老百姓最讲实惠,这么好社会了,为啥还要反呢?所以,天地会的兄弟们拼了命的喊,也没有太多人支持。
这是清朝坐稳天下的原因,但这个可能最后也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为什么呢?这个政策是好啊,大家都愿意多生了。多子多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是根深蒂固的,所以现在又不用加赋,大家都拼命生,最后导致人口暴增,后面,雍正又摊丁入亩,直接取消了人头税。大家就猛生,解放生产力之余,生育力的解放更是惊人。从明末的三千万人到乾隆末,人口已经变成了四亿。当然,明末因为人头税,可能有隐瞒户口的。 但人口的暴增是一个事实,除了永不加赋,还有红薯等作物引进。 但人多是力量大,但是并非是一件好事,因为养不活呀。当时中国东北又是封关的,不让进,而关内的土地因为科技从明以来没有进步过,开垦手段落后,亩单产也没有大的进步,怎么养活这多出来的人口?
到了清末时,就已经有这个担忧,据统计一个人平均需要五亩地才能生活,而达到这个标准的仅仅有四川少数省勉强达到。江浙一带完全不够,而地少的福建广东等地更是远远达不到标准。 那怎么办,人养不活了,社会就开始动荡了,流民特别多,因为农村闲散人员特别多,富裕的劳动力没地方安排,那现在农民没田可种,可以到城里打工赚钱,可那时候,农民只能去城里流浪当流民了。
那流民多了,自然社会治安就不好了,所以到了清末时候,社会的基屋就是处于失控的状态,乡绅们也没有办法控制流民,
再加上各种族群因为人口增长而引发资源争夺,土客大械斗就发生在清末,最终演变为太平天国运动。
所以,永不加赋这个在当时大受欢迎的政策,可实则是清朝灭亡的一个大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