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刘大帅 济南报道

公园里的科技城市

新质生产力聚集区

高品质生活乐享区

新城乡统筹引领区

济南高新区吹响“三次创业”集结号

十年只求磨一剑,再造一个新高新

6月2日,在一场产业科创大会的开幕式上,济南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广锋介绍了高新东区的规划定位——

按照1个生态底盘、3条轴带、4个主题功能区、8个产城功能节点的空间发展结构,打造公园里的科技城市。

放眼全国,济南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3亿元,同比增长7.3%,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如今,“再造一个新高新”的号角吹响,高新东区何以勇立潮头?

01

为什么是高新东区?

从内在基因、区位优势上分析,或许有以下两种考量——

其一是内在基因,就是“向‘高’攀 、向‘新’进”。

2023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再上一个百亿台阶、达到1767.3亿元、增长7.3%,增速在全国前20强开发区中名列第二;工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66.8亿元;进出口总额实现1091.5亿元、占全市50.5%,对全市经济大盘形成有效拉动。

过去一年,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100亿、1800亿、900亿;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企业7家、省瞪羚企业6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5家,主导产业“含金量”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强动能。

中科院生态所提前竣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正式揭牌;新增省级研发机构4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3家;获批2项科技示范工程、8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8亿元、占全市1/3以上,高科技创新策源地结出了新硕果。

这些年,向高而攀、向新而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了高新区不断发展的内在基因。如今,高新区踏上新征途,不变的是时不我待、大胆敢拼的创新精神。

其二是区位优势,100平方公里成为济南“东进”桥头堡。

济南高新区,一个承载时代使命、充满创新创业活力的区域,历经三十余载的蓬勃发展,已从一片空旷的田野蜕变为高新科技产业的前沿地带。

从1991年国务院批复设立,到2001年1月的第一次创业阶段,高新区建设了当时的科技城和新区,塑造了一片持续升级的热土。

2001年,高新区管委会迁址到中心区,开启第二次创业,在这个阶段,济南确定“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十字”方针,济南高新区紧抓发展机遇,全区GDP从80多亿元增长到近1800亿元,打开省会从“东拓”到“东强”的局面。

2024年,济南高新区正式开启“三次创业”新征程,加快开发建设高新东区,提升打造北区和中心区,用十年左右时间,再造一个“新高新”。

100平方公里的高新东区,是未来再造新高新的最大底气。

高新东区是济南市科创大走廊、智能智造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禀赋优异,区内设有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两园区,辖孙村街道办事处、巨野河街道办事处,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

未来,这里将构建“南科创、中融合、北智造”的城市空间格局。经十东路以南区域依托大科学装置和科研机构,推进科创城建设;世纪大道以北区域着力发展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发展集中区;经十东路以北、世纪大道以南区域集中布置商业、居住以及公共服务空间,全面构建产城融合发展区。

02

面对发展的星辰大海,高新东区如何征服?

一串数字——“1348”是路线图。

在6月召开的透明质酸产业大会上,“再造一个新高新”的路径已经明确,按照1个生态底盘、3条轴带、4个主题功能区、8个产城功能节点的空间发展结构,打造公园里的科技城市。

触及深层本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内涵的重要目的,是要“拿着新地图,找到新大陆”,打通更多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可能,从而让人民的生活更好,精神更富足。

由此推演,高新东区的“高与新”,必定是更加破立一体的“高与新”,更加与时俱进的“高与新”。

“1348”则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路径。总结下来,各项举措的谋划围绕着两大关键词:一以贯之和创新提升。

翻看规划,在这一部分能看到很多“熟面孔”。

齐鲁科创大走廊、智能制造走廊,中科院科创城功能区、生命科学城功能区、智能装备城功能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等等。

“4大主题功能区建设”为例,高新东区具有人才聚集、科技水平高等诸多优势。加强科技协同,抢占战略C位,是使命所在。想要“百舸争流”,一方面要发挥东区特有的科研资源、人才优势,一方面也要强化新质生产力聚集区间的联系与创新关联,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中科院济南科创城中,越来越多的尖端科技创新实验室、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创新链条不断涌现。电磁橇轨道建成运行,创造了电磁推进吨级物体运行速度的世界纪录;载人航天微重力试验、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实现“从0到1”的突破;“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济高科创号”等卫星成功发射,共绘一幅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蓝图。

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里,临工重机、重汽桥箱、启征新能源汽车、轻骑铃木等龙头企业“比翼齐飞”,交通及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激光装备、新能源与新材料、信息通信等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联手破“茧”,高质量发展胜势正在这里孕育蓬勃。

生命科学城内,世界透明质酸谷拥抱着万亿产业,药谷产业园集聚医药企业180余家,迪亚双创产业园孵化出科创企业新业态,医疗器械产业园全产业链正在加速构建,在打造创新型融合场景、发展未来产业、布局新业态等方面,这里正开启无限想象。

未来十年,济南高新东区谋篇布局、战略定位一以贯之,这是迈向“新高新”的有效路径。

但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高新东区秉承“创新基因”,持续开拓提升的内生动力。

生产方面,打造协同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聚集区。高新东区产业特色鲜明、基础雄厚,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济南高新区将推动区域内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三城”联动、协同发展。

生活方面,打造环境友好的高品质生活乐享区。高新东区是新版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8个城市公共中心之一,高新区将加快塑造近悦远来的城市环境,精心实施山水相融的彩虹湖人才科技生态园、杨家河改造提升、围子山休闲公园等项目,加快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项目建设,开发打造更高品质的山水社区、人才社区、产业配套社区,塑造依山傍水、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的城市形象,满足各类人才美好生活需求,让广大居民乐享生活。

生态方面,打造蓝绿互融的新城乡统筹引领区。高新东区生态本底优良,三面环山、两河穿城、一湖点缀其中。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围子山-巨野河U型生态结构,打造山水科创公园生活带、城市生态绿廊,串联社区公园;建设山水慢行环线和社区烟火绿道,构建城绿交融慢行体系,让居民“出门踏绿”;提升打造南部乡村,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为“久在樊笼里”的人们“复得返自然”提供最大便利。

一系列举措,都是对高新东区现有优势的持续挖掘和深化,是东区迈上“新高新”的必由之路,是让高新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体现“现代化”和“济南范”的必由之路。

03

如今的济南,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动能转换加速期、功能位势跃升期,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发展氛围更加浓厚。肩负着济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的重要使命,“再造一个新高新”绝非一日之功,打造好“公园里的科技城市”需要聚力实现“1+1+1##_FORMAT_GT_##3”。记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思考。

如何“放眼世界”,拥有“强者之心”?东区的“高与新”,不应只限于济南的范畴,要想勇立于时代的潮头,需要用国际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积极加入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比如,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度、开放度,加强科技协同、抢占战略前沿C位,完善5G、人工智能、算力等数字“基建”,畅通劳动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通,加快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在打造协同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聚集区上下功夫、做功课,才能合力铸造“世界名剑”。

如何“拥抱民生”,让发展的成果真正用之于民?无论是打造环境友好的高品质生活乐享区,还是打造蓝绿互融的新城乡统筹引领区,润泽民生永远是发展的核心目的。比如,实施彩虹湖人才科技生态园、杨家河改造提升、围子山休闲公园等项目,加快扩建高新区实验中学等教育设施,落地建设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市儿童医院新院区,规划建设西门户主题商业综合体、滨水商业区、体育公园等项目,塑造依山傍水、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的城市形象,才能满足各类人才美好生活需求,让广大居民乐享生活。

如何“打通舞台”,让“高精尖”成为真正的主角?济南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拥有推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而东区作为高新中的“高新”,更是责无旁贷。想要制胜未来,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是“杀手锏”。营造一流引才育才环境,打造更多创新联合体,让更多“高精尖”人才挑起大梁,让“新生代”成为续写创新史的主角,对东区而言十分必要。

期待与希望无限,憧憬与信心满怀,向着星辰大海进发的高新东区将会为济南带来怎样的惊喜?今日播下的种子,正在茁壮成长、努力开花,待多年后再回头看,将结出丰硕又甜美的果实。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