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旅游途中,见到的那些外国游客,尤其是欧美人,几乎都是背着一个大书包,却从不拉行李箱,无论男女,个个背的包都快赶上半大孩子高了。他们难道不觉得沉吗?为啥宁愿累得够呛也不用行李箱呢?
其实啊,老外也想图个轻松,但行李箱在很多国家用起来都特别麻烦。这背后的原因,还得得从他们常去的那些地方的基础设施说起。
先说说路的事儿。在国内出门,到处都是平平整整的柏油路,拖着行李箱走起来别提多轻松。但到了欧洲就不一样了,好多地方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头路。要是没亲自拖着行李箱在这种路上走一回,你绝对体会不到那种想把行李全扔了的崩溃!用不了500米,那箱子轱辘一准掉。
可是既然石头路这么不实用,那为啥不把路修的平整些呢?其实真没那么简单,在不少地方这么做可是违法的!像在欧洲,脚下那些看似普通的石头路,很多都是公元前500年以前古罗马时期的文物。欧盟成员国把历史街区的道路列为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严禁拆除或者大规模改造,这可是欧盟《文化遗产保护公约》里明确规定的。而且,要是有人破坏了这些历史道路,根据《文化遗产法典》规定,最高能判到5 监禁,还得罚6万欧元呢。
拿意大利来说,全国有22000多个历史悠久的老城区,里头全是石头路。想改造这些路可太难了,施工方案得让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一起把关,难度可想而知,就跟在秦始皇陵下面修地铁似的,基本不可能动工。所以啊,这些石块路就只能保持原样,行李箱在这儿自然就成了鸡肋。
当然了,就算你去的城市比较现代化,没有那么多悠久历史的石子路,也别高兴太早,交通环节还有更让人头疼的问题。比如地铁里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楼梯,足以让拖着行李箱的旅客怀疑人生。这时候你可能又会问,就不能修个电梯吗?答案还是不能,因为改造同样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欧洲国家的很多地铁站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岁数比他们太爷爷都大。给你说个冷知识,伦敦地铁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了,有些座位都被人盘出包浆了。当初设计这些地铁站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过电梯这东西。巴黎地铁14条线路里有9条被列为历史建筑,比如1900年通车的1号线。按照法国《历史古迹法》规定,任何被列为历史建筑的地铁站改造都得经过文化部审批。
1989年卢浮宫地铁站想装电梯,结果施工挖洞把周围建筑震出0.8毫米裂缝,工程直接停工半年。1992年香榭丽舍大街地铁站装电梯更麻烦,为了保护19世纪的马赛克壁画,电梯井道只能绕着走,工期一下延长了3年。再碰上法国人三天两头闹罢工,好多地铁站只能维持原样,楼梯自然成了行李箱的通行关卡。
好不容易过了交通这关,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民宿或者旅店,迎接你的可能还有更高的楼梯。很多欧美国家的房子建得早,而且绝大部分有一两百年历史的建筑,所有权都在私人手里。在这种房子里安个空调都得层层审批,更别说装电梯了。而且万一装电梯的时候不小心破坏了文物的一砖一瓦,那不好意思,修复的钱全得你自己掏。
前面这些累都还好说,顶多就是腰酸背痛腿抽筋,休息一下就能缓过来。但在长途出行时,托运行李的成本问题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欧美很多发达国家高铁线路特别少,比如美国,铁路线没几条,火车票还贵得离谱,一个小时的车程就要一百多刀。欧洲的高铁更夸张,价格差不多是中国的6倍。所以除非是自驾,大部分人出行都会选择坐飞机。
但在欧美坐飞机可不比国内!大部分航班托运都得额外掏钱,带个小行李箱就得花280多块(40美元)。要是行李多,价格直接翻倍涨,第三个箱子甚至要一千多块(150美元)!碰上廉价航空更离谱,托运一个箱子起码要400多块(60美元)。很多机票也就两三百块,算下来托运行李的钱比机票还贵。为了不花这冤枉钱,老外们只能把家背在身上,背包也就成了他们的必备品。
除了交通和住宿的不便、托运行李的成本,安全方面也得考虑。国外经常有不法分子抢东西、偷东西,双肩包背在身上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抢走,可拖着个行李箱,小偷估计都偷着乐,下手太方便了。
或许有人还是不解,那些能买得起私人飞机的富豪,为何也对大背包情有独钟,甘愿加入背包客的行列?这就不得不提到欧美独特的文化审美了。在他们的认知里,背包客从来不是穷游的代名词,反而是酷的象征。背负着厚重行囊穿越荒无人烟的旷野,在未知的领域展开一场现实版绝地求生,这种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旅行方式,正是欧美人心目中最具魅力的生活姿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