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儿童友好城市阅读空间书香气十足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摄 下同

今年夏天,上海持续高温酷热,上海小囡能去哪儿“消暑”解闷?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启动“政府开放月”,首场“每月一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宁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记者在“促进幼有所育”活动现场发现,江宁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在这个暑假变身为上海小囡一站式的“暑期乐园”,从0岁的幼儿到10几岁的小学生都能在这儿找到自己的乐趣。

据了解,今年“政府开放月”开放活动的主题为“为民办事”,聚焦“民心工程,民生实事”,下一步还将依托这类平台,在民生实事项目立项、建设、运行等过程中吸纳市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进一步提升实事项目的精准性、实效性和惠及面,让广大市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把阅读“引进来”“走出去”

步入位于服务中心2楼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空间,一股温馨而充满童趣的气息扑面而来。五彩斑斓的绘本、柔软舒适的懒人沙发、宽敞明亮的阅读区域……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儿童成长的关爱与呵护。6岁的婷婷正在窗边的沙发上津津有味地读着绘本。她的爷爷说,最近她每天都吵着要来看书。“和家里的绘本相比,这里的书从品种和数量上都更丰富,而且,都经过了图书馆老师的精心挑选。孩子特别喜欢。”

街道图书馆负责人朱宇翔说,为了吸引更多元的读者群,街道图书馆有意识地调整了馆藏的图书结构,增加儿童绘本的比重,目前亲子读物已经占到总借阅量的46%。同时,“国风好少年”沉浸式亲子阅读品牌活动,通过“阅读+体验”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浸润式教育等引进图书馆,让孩子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据了解,上半年,静安区已经完成更新提升7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2025年末将实现14个街镇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全覆盖。

区文化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张毓颖补充道,静安区正积极探索公共文化建设新路径,依托江宁路街道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展“江宁启航”活动,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入课后服务,打造“行走的课堂”,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更多文化色彩。

“爱心暑托”增强文化底蕴

和静谧的阅读空间不同,位于中心5楼的爱心暑托班里欢声笑语。在这里,街道辖区里的小学生们享受着多样化的专题课程。除此之外,志愿者们巧妙地将“红色非遗”文化、奥运知识融入教学之中,并带领着孩子们开展体锻活动,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充满乐趣和知识的学习空间。

暑托班还结合江宁路街道的红色文化和历史建筑特色,为每位同学发放了《记忆江宁》绘本。这些绘本不仅讲述了江宁路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还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为建筑涂上色彩,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这种玩中学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也激发了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未来,静安区将继续秉承“儿童优先”的理念,不断优化儿童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与呵护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宝宝屋”建设正在升级迭代

除了大孩子,0岁以上的宝宝也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宝宝屋真是帮了大忙了,它大大缓解了我们家长的压力。”家长韩奶奶感慨道,“不仅如此,老师们还会在群里指导宝宝们需要注意的事项,这让我们感到非常贴心和放心。”

作为上海首家宝宝屋,江宁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宝宝屋不久前还进行了升级迭代,提供了丰富的运动、游戏及生活体验区,两间温馨别致的室内教室“融融活动馆”“暖暖活动馆”吸引了众多家长的关注,而教室外的“亲亲竹园”,以大熊猫为主题,更是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发挥创意的乐园,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快乐成长。

图说:社区儿童正在宝宝屋里玩耍

据了解,上海已建成260多家“宝宝屋”,中心城区已实现每个街镇至少一个“宝宝屋”,部分需求大的街镇设置了三到五个宝宝屋。各区现在逐步将“宝宝屋”预约纳入随申办一网通办,实现一键预约。诞生了全市首家“宝宝屋”的静安区也在“幼有所育”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优质、全面的成长环境,也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静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课科长李融说,静安区已建成了23家宝宝屋,以各种形式嵌入社区,2024年上半年提供了12000人次的公益服务。“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优化调整宝宝屋的布点,打通科学育儿进家庭的最后一公里,将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广大家长,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新民晚报实习生 徐一白 记者 马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