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刘备的崛起,有一定的巧合,巧合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必然。早在黄巾起义时期,刘备就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第一块拼图,猛将如云。在衣带诏事件后,刘备又有了统一天下的第二块拼图,大义。 直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刘备的第三块拼图谋主,终于凑齐。后来凤雏庞统投奔,也是认定了刘备将是那统一天下的雄主,可是在落凤坡一战,庞统临终前这句话,断定刘备统一不了天下,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庞统一开始是看不上刘备的,兵不过万,将不过十,而天下局势大定。庞统如何看,刘备也没有称霸的资格。但一场赤壁大火,烧出了三国鼎立,刘备在大火中趁势而起,以绝对不可能的几率,占据了荆州一地,实力一跃天下诸侯第三。 庞统如各路文士一般,重新审视刘备这一异军。仔细分析后,庞统才发现,刘备早在此前,就已经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格,名将能臣汇聚,又依据天时,打下了荆州。庞统这时觉得,投奔刘备大有可为。
觉得刘备能统一天下的,并不只是庞统一人。在占据荆州后,士族开始对刘备进行投资,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刘备因此声势大涨。相比于士族的投靠,庞统就略显得单薄,孤身一人的庞统,刘备此时文臣武将皆有,自然对庞统不太看得上。 有了基业后,刘备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也不如以往那般礼贤下士。直到有诸葛亮的力荐,庞统才被刘备重用,被封为军师中郎将。但,刘备一下子让庞统身居高位,与诸葛亮比肩,也是有他的用意的。
刘备深知,在诸葛亮制定的战略中,想要北伐成功,必须要占领益州之地。但益州归属刘备同宗的刘璋,在名义上,刘备完全找不到理由攻打。而庞统的到来,让刘备想到了一个不太光明正大的方法。 为了让庞统心甘情愿地入套,刘备委任庞统制定西征战略。但刘备又时常劝说庞统,他不能不顾仁义,起兵讨伐刘璋。这让庞统非常难办,而刘备又时常对他嘘寒问暖,士为知己者死,庞统最终不得不出下下之策。
当时,益州内有刘备的内应,一直在为刘备入蜀做准备。没过多久,益州就有曹操欲征讨益州的流言传出,而伴随着一流言的,还有刘备打算趁机占领益州。但刘璋在内应的蛊惑下,作出了求援刘备的决定。 刘璋不顾大臣劝阻,执意邀请刘备入益州。但益州的将领也认为,刘璋身边有小人作祟,一切都是刘备的阴谋,因此有了在入川之路埋伏的打算。
第一个流言,是刘备散播出去的,但第二个流言,是谁散播出去的,无从考究。不过,原本入川支援的大军,突然临阵换将,变成了庞统领兵入川,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特别是,刘备还把的卢马让给了庞统,充当坐骑。 大军行至落凤坡时,庞统才察觉不妥。这一环扣一环,实在是不合常理。仔细回想后,庞统才发现有诈,此地必然有伏兵。而伏兵的目的,是致他这个“刘备”身死。刘备为何把的卢马给他,又为何临阵换将,蜀中为何有流言刘备要借机夺取益州。所有的可疑,在中伏那一刻,庞统都想通了。
刘备这是打算以他庞统的命,占这攻打益州的大义。只有庞统他这个刘备军中,一人之下的军师中郎将的死亡,才有足够的分量,担得起这份大义。刘备对他的好,是做给别人看的,如何想,一个新投之人,无一分一寸的功劳,能得军事中郎将这个高位,怎么想也不可能。 庞统想通了,临死前,一句今日吾死,此乃天命也。庞统在刘备无法攻益州时投奔,相当于是解了刘备的燃眉之急。庞统之死,刘备报仇,是大义所在。天意要庞统今天死,但刘备的做法实在让人心寒。庞统临死前喊出这句话,也是想告诉诸葛亮,跟着刘备不会有好一场,刘备此种心性,必不可能统一天下。
总结:
诸葛亮听明白了,所以在蜀汉建立后,就一直隐于幕后,再不出一谋一策。但白帝城托孤,刘备真挚的话语,让诸葛亮感激涕零,重新复出。诸葛亮明白,以蜀汉如今的状况,统一天下根本就不可能,但为报先帝之恩,明知不可为,诸葛亮还是要为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