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翻阅乘联会近期发布的相关内容时,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2023年后半年,国内车市国产车销量占比已经稳定在了50%以上,2024年前半年,这组数据大概上升了10个百分点,尽管2023年3月份数据偏低,但纵观近半年平均数据来看,我们仍然可以说2024年前半年,国内车市国产车销量占比稳定在了60%,其中当然是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近几个月来,国内车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相关数据也有过历史性的突破。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何以表现出色?

这里先不急,我们再来看一组相关数据,您需要知道都是哪家中国车企为“超过60%销量占比”做出了主要贡献。

近期乘联会发布的2024年1月-6月狭义乘用车销量/同比数据表显示,销量前10名包括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六家中国汽车品牌,南北大众实力仍然不可小觑,再有就是一枝独秀特斯拉,还有广汽丰田。

2024年前6个月,比亚迪以160.7万辆的总销量占据榜首,和榜单第二名销量差距高达54.9万辆,同比销量增长35.9万辆,同比增幅28.8%,能在如此之大基数的前提下还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同比增幅,看来2024年比亚迪推出荣耀系列功不可没,随着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逐步导入更多新车型,2024年下半年比亚迪的市场表现未来可期啊;

排名第二的奇瑞汽车以10.2万辆的差距将第三名落在身后,值得注意的是,奇瑞汽车同比销量增长高达36.3万辆,同比增幅高达52.3%,近年来奇瑞汽车加快了转型新能源的脚步,同时海外出口也是奇瑞汽车的优势所在;

吉利汽车排名第三,比第四名销量高出了15.1万辆,同比销量增长26.2万辆,同比增幅37.7%,随着吉利汽车多品牌战略逐步推进和诸多新能源车型的陆续投放,相信销量增长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长安汽车比一汽大众销量高出了5万辆,差距不算大,不过去年同期比相关数据还是呈现良好增长趋势,而排名第五的一汽大众的同比数据则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时上汽大众同比数据虽然略有增长,但相关指标甚至比不了排名尚在其后的长城汽车;

长城汽车在该榜单中排名第七,2024年前6个月销量46.7万辆,同比销量增长5.1万辆,同比增幅12.2%,这可能得益于Hi4-T和Hi4系统导入带来的新能源车型销量提升,在转型新能源方面,长城汽车也在奋起直追,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了。虽然整体销量数据和兄弟厂商存在不小差距,但您要知道长城汽车目前主要以SUV和皮卡为主,还有少量MPV,在产品序列不够丰富的前提下还能拿下这样的销量数据已经实属不易了,并且在硬派越野细分市场,长城汽车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

特斯拉排名第八,总销量和长城汽车的差距为4万辆,并且同比销量减少了5万辆,这其中既有产品序列单薄的原因,又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成长的原因;

广汽丰田同比销量减少了11.7万辆,同比增幅数据-25.8%,毫无疑问,一汽大众、特斯拉、广汽丰田、上汽乘用车缩减的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吃掉了。

古语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放到国内车市亦算贴切,如果停驻不前,就会被其他锐意进取的兄弟厂商落下,真是“内卷亦忧、躺平亦忧”,不久前宝马放话退出价格战,这些品牌到底能坚持多久,让我们拭目以待。

近两年来,我们能看到国内车市投放了多款新能源车型,并且车辆使用综合表现越来越好,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的重要原因,是国产车攻下更高销量占比的主要原因,相反一些国际大牌的新能源转型战略脚步和新能源车型投放方面则相对消极,甚至部分曾经信誓旦旦未来几年要“燃油车退出”的车企居然又推翻了之前的说法,重新宣布推迟燃油车退出计划,这是他们在国内车市失利的主要原因,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躺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内车市,同时又是他们并不熟悉、也不擅长的新能源赛道,被落下理所当然。

笔者检索了2023年部分车企研发投入情况,如上图所示,比亚迪以399.18亿元的巨额研发投入拿下榜首,看到这组数据,您可能就会理解2023年比亚迪汽车高达302万辆+的销量,还有2024年初能推出荣耀系列车型,同时还投放了第五代DM技术,高额研发投入是“因”,良好的市场表现和市场地位的提升是“果”。

2023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也高达110.34亿元,如您所见,这两年长城汽车推出的坦克Hi4-T混动越野架构和长城Hi4系统也取得了亮眼市场表现,这说明长城汽车转型新能源的脚步也在加快,现在可以说大多数中国车企已经全情投入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驰骋了。

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比亚迪李云飞发言揭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的前因后果,其中“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李云飞表示: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出海是个新词,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出海”可以追溯到一两百年前,比如下南洋就算是中华民族迈出的全球化第一步,从单纯人力资源输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数代奋斗,不少海外华人在当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了“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链”的大门,通过廉价劳动力、代加工、输出低端产品换取外汇,以汽车产业为例,虽然“换技术”我们不能说取得了预期成绩,但在国内打造出了完善的产业链总是事实,这为“中国制造”高端化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技术和品牌”的出海,同时“中国制造”的高端化形象也在步步进阶,比如更早期的家电产业,比如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正在影响着全球消费者的认知,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对中国的印象。

最近欧洲杯诸多中国品牌的加入预示着“中国品牌的全球化”,诸多中国企业正在向“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努力。

2023年,比亚迪汽车一举跻身“2023年全球TOP10汽车集团”,这是中国汽车工业70年锐意进取的成就,这是中国汽车品牌“席卷全球”的开始。

另外“2023年全球TOP20汽车集团”中,吉利控股排名第11,长安排名第15,奇瑞排名第16,上汽排名第18,这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取得的成功,这是中国汽车人和中国汽车消费者共同努力取得的成就。

2022年,“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中,中国车企仅有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吉利、江淮5个席位,但到了2023年,该榜单中国车企已经占据了8个席位,这说明中国车企都在积极推进“出海”战略脚步,同时也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出海已经取得了不小成就。

另外,比亚迪李云飞还阐述了对“内卷”的理解,他认为中国汽车会越卷越强,越卷越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不断内卷而随之提升,比如中国车企越来越多的研发投入就是一种“技术向上”的卷。

近年来中国车企投放到市场中的汽车产品,相较5年前的产品,无论是自比,还是跟合资车、外资车对比,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是个不争的事实。

李云飞还表示中国汽车的服务力也随“内卷”而逐步提升,目前国内部分汽车品牌的服务水准已经看齐了国际大牌车企。同时“内卷”还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表现越来越好。

李云飞认为,从2019年国内车市国产车30%的市占率进阶到2024年国产车60%的市占率,还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越来越好,这些就是、这些都是中国车企不断内卷的积极意义和成绩。

另外,李云飞还谈到了中国汽车出海可能会面对的风险,并建议各家车企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另外一方面中国车企要“多携手应对”,“携手讲好中国汽车品牌的故事” ,“要共同努力,打造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从很早开始,比亚迪就坚持“同行”,笔者检索了相关资料,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提出了“聚光向前,感谢同行”的口号;在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时喊出了“海阔天空,感谢同行”;另外还推出过“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不凡阵容;再到2024中国汽车论坛李云飞表达出的“携手讲好中国汽车品牌故事,共同打造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可以说从始至终比亚迪痴心不改,的确,未来要想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潮流,中国车企只有在一起,才能实现以上目标,所以“内卷有理,越卷越强”,不仅对于中国车企如是,对于中国其他行业也如是。

站在汽车消费者角度,笔者同样希望中国车企同心协力,不仅要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汽车产品,同时还要积极“卷向全球”,让全球更多汽车消费者体验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魅力,是时候“拿技术换市场”了,您说呢!

注:文内配图源于网络,侵删!即兴成文未及审校,若有错误疏漏敬请谅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