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秦始皇”,除了让人联想到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外,更多的则是诸多难以解释的神秘;尤其是“兵马俑”发掘之后,越来越多的谜团再次浮出水面,着实让人应接不暇。其他例子暂且不提,仅一个“兵马俑”就足以震惊世界;虽说“兵马俑”仅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而已,但其规模足矣绝贯古今,难不成秦始皇真有神力相助?还是他本身就是“外星人”?

说秦始皇是“外星人”也并非空穴来风,仅以“秦王扫六合”举例;当时战国七雄,“秦国”国力真算不上其中翘楚,以一国之力吞并六国,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情。再说“兵马俑”,虽说只是整个“骊山陵”中的陪葬坑,但其规模足以称雄世界;更为难得的是,每个“陶俑”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相貌表情绝不雷同,俨然就是活灵活现的人类群体。

单从兵马俑的数量来估算,即便“骊山陵”修筑了几十年的时间,可数量如此庞大的陶俑群(而且还要各个不同)仍旧让人难以想象;试想,当年烧制这些陶俑得需要多少能工巧匠才能完成此工程。问题的关键也在这,当时“秦始皇”又要修长城,又要制刀兵,还要烧制陶俑,这些浩大工程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当时的“秦国”,甚至整个中原地区,真的有这么多能工巧匠来充当劳动力吗?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从“兵马俑”中也出土了诸多冷兵器,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就比如出土的“秦弩”和“秦剑”,这两样看似平常的东西,实则现代高科技都很难完成。“秦弩”的箭头,秦国将其统一标准,成了今天俗称的“标准件”,据专家检测,箭头之间误差不超过0.1mm,这可是今天用“机床”才能做出来的;试想,在那个没有“机床”的年代,秦国工匠只能用手工打造,而且这些高精度“箭头”需要的可不是一个,而是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数量才能满足战争需求。问题就在这里,0.1mm误差的“标准件”用手工打造,这就已经是奇迹了;关键是,成百万的“标准件”都用手工打造,秦国工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再说“秦剑”。兵马俑中出土的“秦剑”是压在一座陶俑下面的,几乎是90度弯曲状;当工作人员搬开压在上面的陶俑后,“秦剑”竟能快速恢复笔直。猛一看,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只能说“秦剑”的柔韧度比较好而已;但是,出土的“秦剑”可是在地下埋藏了1200多年,没有腐蚀殆尽已经算是奇迹了,又怎么可能瞬间恢复原貌?这种技术已远超现代科技,甚至如今连复制“秦剑”都不可能完成;同样的,“秦剑”也属于当时的战争消耗品,要打造的可不是一把两把,而是成万,上百万的制造。千年不朽的质量,再加上如此高得柔韧技术,难道当时的秦国真有这么多的高技术人才?

上诉还仅仅是一部分问题,但足以反映出“秦始皇”的神秘。按照一般逻辑,秦始皇又要打仗,又要修长城,又要造兵器,又要烧陶俑,以“数十万”普通劳动力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既然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秦始皇又是借助了什么力量完成了这些旷世工程呢?司马迁的《史记》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个片段:秦始皇的眼睛像狼,嘴巴像蜜蜂的长喙,鼻子像狗熊,耳朵像狗,驼背哈腰还有鸡胸;总之一句话,此相貌“只应天上有”,换言之,“秦始皇”长得就不像地球人。

不仅如此,在《拾遗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简单的翻译一下,曾经有外星人乘坐“飞碟”到了秦国,后“秦始皇”亲自与这些外星人进行了交流;他们的谈话还涉及到了“地球的形成”,双方侃侃而谈,完全没有语言障碍,而且说的活灵活现,就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秦始皇与“外星人”畅谈许久后很高兴,但是众人却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于是就有人问这些“奇怪的人”是什么背景,秦始皇龙颜大悦,回答说“此神人也!”当然,作为史料记载,很多著作中也曾有不少夸张的成分,就连《史记》也不例外;秦始皇与“外星人”无障碍交流,在今天来看还是很荒诞的,但是古代皇帝自称“天子”或者“龙子”,而秦始皇却是个例外,他自称“吾乃神之子”,这里的“神之子”又代表了什么特殊意义呢?

虽然“兵马俑”出土了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问题,外加史料记载的“荒诞”,这些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秦始皇是“外星人”或借助了“外星人”的力量;不过,好在“骊山陵”的位置已确定,相信在未来打开后,秦始皇身上的诸多谜团也将一一解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