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是西汉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汉文帝和汉景帝两朝为官,是当时有名的忠臣。他为了维护汉朝的江山社稷,在汉景帝时期提出了“削藩之策”,最终导致了“七国之乱”,被以反贼之名腰斩。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晁错是汉文帝时期太子刘启的老师,汉文帝驾崩后,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汉文帝时期,太子刘启就对他这位老师晁错言听计从,当上皇上后立马决定重用他。

晁错也马上心领神会,他立马给汉景帝出主意,即削藩。其实这削藩是继承了汉文帝时期的政策,按照汉文帝的做法,是削诸侯各国的土地分给他们的子孙后代,这样做,诸侯当然无话可说。然而,晁错不同,他要求将诸侯的一大部分土地收归中央管辖。诸侯岂能同意 汉景帝打了个嘀咕,对晁错说:“万一诸侯反了,怎么办” 可是晁错却管不了那么多,按他的说法是: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意思是说,不削藩,诸侯会反;削藩,还是会反。现在尽早削藩,祸害小;否则,等诸侯强大了后,就晚了。

于是,汉文帝同意了晁错的建议。就下令削去了赵国的常山郡、楚国的东海郡、胶西国六县、吴国会稽郡和豫章郡。 没想到,令一下,七国立反。打出的旗号则是:清君侧,诛杀小人晁错。 这七国分别是吴王刘濞(bì)、楚王赵戊、菑(zī)南王刘贤、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áng)、胶东王刘雄渠、济南王刘辟光。史称“七国之乱”,也称“吴楚之乱”。

得到消息后,,朝野震惊,一片谴责晁错的声音不绝于耳。可是晁错哪里会想得到自己做错了,他一心想着的是为大汉江山考虑。利用御史大夫便利的他,立即弹劾了几乎所有的人。此外,他做了一件错事,竟然打算要杀袁盎。 袁盎得到消息后,立马求见了汉景帝。 汉景帝:“如今七国造反,依你看,应该怎么办” 袁盎:“七国造反,皆因晁错而起,诛杀晁错,战乱马上就会平息”。 汉景帝沉默一会儿,说:“朕也不能因为爱惜晁错,就不顾黎民百姓的安危,就听你的吧!” 十天后晁错被腰斩。

然而,七国并没有停止造反。吴王刘濞打出的旗号只是个幌子,诛杀晁错是假,篡汉谋反是真。 汉景帝于是命名梁王刘武和太尉周亚夫去平反,结果短短三个月,七国兵败。 此后,汉朝的诸侯王势力基本被清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袁盎到底应不应该为“七国之乱”负责第二,要是没有他会不会发生?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应该。因为确实是晁错“削藩之策”一实行,七国立即造反,他负有直接责任。

晁错本意虽然是为了大汉江山考虑,削藩之策也没错,错就错在他太心急了,也太不把诸侯国放在眼里。他应该慢慢地削藩,就像汉文帝时期那样,岂能一下子就把诸侯国的大部分土地收回中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会。原因很简单,七国造反打下的旗号是“清君侧,诛杀小人晁错”。可是汉景帝把晁错处死后,七国仍然造反。所以说,没有晁错,七国照样会造反,只是像晁错说的那样,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事实上,汉高祖刘邦很早就预料到了吴王刘濞会造反。当时刘邦封刘濞为吴王后,立马后悔了,将他召来,看了后摸着他的背说:“50年后,东南作乱的人,不会是你吧?刘濞呀刘濞,你小子以后可别造反啊!”

刘濞立马跪下哭着说:“臣不敢。” 这可真是一语成谶,刘邦果然有先见之明。 “七国之乱”最终是被平定了,汉朝也安然无恙。只不过一介忠臣晁错,为国尽忠尽力,最终却被以“小人之名”腰斩,真是让人痛乎哀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