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伪君子来评论政治人物,虽然刘备有时候确实干了虚伪的事。

《三国志 先主传》: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曹操南征刘表时,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继位,随即投降曹操,刘备当时驻在樊城,不知道曹操来了,等曹操大军到达宛城时,刘备才知道,于是率领部众南逃。

路过襄阳时,诸葛亮请求刘备攻打刘琮,可以夺取荆州,刘备说:我不忍心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地告诉刘备,想要成就大事,必须先夺取荆州和益州,这是刘备集团的最高战略规划。

刘备

刘备想不想夺取荆州,当然想,做梦都想,但刘备却拒绝了诸葛亮,为什么?

因为刘备没有夺取荆州的名义。

古代不管是打仗还是夺权,讲究一个出师有名,要显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哪怕没有理由也要找个理由出来。

比如西汉时期,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起兵叛乱,目的是夺取天下,自己称帝,但刘濞也得打一个出师有名的旗号,刘濞打出的旗号是:"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汉景帝杀了晁错后,刘濞仍然没有退兵,可见这就是政治人物用来糊弄人的,只是一个起兵的借口而已。

诸葛亮劝刘备趁机攻襄阳,刘备不忍心

刘备也是一样的道理,刘备的确很想夺取荆州,可不能上来就抢啊,他总得为自己找一个正义的借口,但这个时候刘备暂时找不到借口,所以他只能虚伪地说:我不忍心啊

这确实虚伪。

刘备虚伪还不止这一件,还有夺取益州这事。

《三国志 先主传》: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刘备与刘璋在涪县会面,庞统对刘备说:趁这次会面的机会,可以抓获刘璋,这样就无需动手刀兵,也能占据益州了。

刘备说道:刚进入他人的地盘,恩德威势还没有建立,不能这样做。

庞统劝刘备趁机拿下刘璋,刘备拒绝了

刘备想不想夺取益州?

当然想,做梦都想,但他为什么不听庞统的话,直接拿下刘璋呢?

因为刘备为了虚伪的面子,他认为就这样夺取益州,会丧失民心的。

结果因为刘备这种虚伪的想法,害死了张松与庞统,而且在战争中还死了无数的普通士卒与百姓

这确实够虚伪的。

刘备与刘璋开战后,在涪县设酒宴招待将士,刘备对庞统说:今天的聚会真是快乐啊!

结果庞统当面顶了一句:攻占别人的国土却认为欢乐,这不是仁义之师的做法。

刘备生气了,让庞统出去,后来又后悔把庞统叫了回来。

刘备与刘璋

庞统说得对不对?

当然没错。

庞统早就建议刘备趁会面的时候拿下刘璋,刘备偏偏不听,结果双方开战,打得生灵涂炭,刘备还说聚会很快乐,这不是伪君子吗?

有时候刘备真的很虚伪。

但是说一个虚伪是从道德角度来评价,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专门来评价他的道德是不对的。

《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陈寿评价刘备:刘备意志坚定,宽厚仁德,知人善任,礼待下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还有英雄的气量

所谓的意志坚定,是指刘备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刘备称帝

所谓的宽厚仁德,是指刘备待人宽厚仁德,糜芳投降东吴,糜竺负荆请罪,刘备丝毫不责备糜竺,待他如当初一样,黄权投降曹魏,有关官员要求惩罚黄权的家人,刘备说黄权没有对不起他,是他对不起黄权。

所谓的知人善任是指刘备善于提拔人才,比如魏延,直接从牙门将提拔到汉中太守,镇守一方。

所谓的礼待下人是指刘备对待下人的礼节跟贵族一样,刘备还是平原相的时候,有个刺客想刺杀刘备,结果刘备对刺客很礼遇,刺客感动了,不杀刘备,还主动交待幕后主谋。

陈寿说刘备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很多人认刘邦是底层是流氓,跟混混一样,实际并非如此。

刘邦善于用人、知错就改、心胸宽广、随机应变的能力,都不是一般的皇帝能比得上的,这也是刘邦成功的关键。

任何人物都有两面性的,刘备既有虚伪的一面,也有真实的一面,有仁厚的一面,更有凶狠的一面

刘备是标准的政治人物

虽然刘备很少杀人,但他却逼死了自己的养子刘封,只因为诸葛亮的一句话: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刘备还杀了对他不满的彭羕和反对他称帝的雍茂和张裕。

刘备是伪君子吗?

刘备有虚伪的一面,但作为政治人物,无法用伪君子这样的道德评语来评价刘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