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唐朝时期,众多杰出的诗人如潮水般涌现。然而,我们今天将聚焦唐朝最为独特、个性鲜明的大诗人之一,被后人戏称为“诗坛鲁智深”的刘叉。刘叉,生卒年不详,自称彭城子,河朔人,与韩愈大致同代。刘叉“体壮有大力”,能够徒手屠宰牛羊。据《新唐书》记载,刘叉少年时“任气尚侠”,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性格豁达,热衷于正义,喜欢挺身而出。然而,因为一次酒后替人发泄愤怒而杀人,他被迫流亡天涯。从后人的角度看,刘叉的遭遇和鲁智深有几分相似。相对而言,刘叉的命运要好得多,仅过了几年,便赶上了皇帝的大赦,重新回到了社会。之后,刘叉弃武从文,励精图治,专心致志地学习,成为一位出色的诗人。

刘叉的诗歌以奇异生僻的韵脚为特点,可以说是险怪派的代表作,普通人难以模仿。在那个文人云集的唐朝,刘叉的名声却是非常响亮的,甚至超过了卢仝和孟郊。尽管刘叉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但仍保留着早年的抱负,对科举考试不屑一顾,过着游侠式的流浪生活。当时,大儒韩愈广纳天下学子。刘叉撰写了《冰柱》和《雪车》两首诗送给韩愈。这两首诗的特点是使用了险韵,即生僻字,一般人难以理解。韩愈读过这两首诗后,对刘叉奇异的诗风非常佩服,甚至可以说是五体投地,将刘叉奉为上宾。然而,刘叉的脾气和其他韩愈门下的客人格格不入。后来,刘叉也难以忍受韩愈墨守成规的作风,于是悄然离去,并顺便将韩愈赚得的外快一并带走。

唐朝时流行请文学巨匠为名人撰写墓志铭,而请到的名人越有声望,墓志铭的价值就越高。在王孙贵族这里,标配是请韩愈写墓志铭,然后找柳宗元写碑书。写墓志铭的价格本就不菲,而如果请到这两位文学巨匠,那简直是天价。刘叉心生不满,认为这些金钱都是通过谄媚死人而来的不正当之财,宁可送给他。于是有一天,毫不辞别,带着愈赚得的数斤黄金离去。

在古代中国,墓志铭是以史为鉴的一种手段。韩愈原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名人正名,但却因刘叉的反感而功亏一篑。刘叉认为这些钱是通过捧场死者得来的不义之财,毫不客气地将之夺走。历史记载中,刘叉后来回到齐鲁,但他的具体结局却不为人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