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在剧中貌美如花人见人爱,凭借着美貌一路过关斩将顺风顺水,审美疲劳的观众也在结尾忍不住吐槽和质疑,这剧是不是除了讲女主长得美和谈恋爱,就没有别的事情了?

然而当我们深挖原著才发现,这正是原著作者亦舒使用的叙述陷阱,所想要达成的效果,原著里亦舒分别以黄亦玫的哥哥、追求者、女婿和继子四个男人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黄亦玫的一生经历。

这也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这四个男人眼中的黄亦玫,这些男性的视角下,玫瑰除了美丽一无所有,他们只看到玫瑰肆意享受,和挥霍着男性对她的爱慕与追求,却不曾看到她其他方面的优点和内心的精神世界。

正因为原著中的男人们,从来就没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和看待玫瑰,所以他们对玫瑰的描述,总是充斥着自大的男性偏见,剧版的玫瑰的故事也敏锐的抓住了这讽刺效果,并为了更加方便广大观众的理解,在影视化改编中直白的展现了亦舒的这一设定。

利用玫瑰本人和男性角色,对同一情节的不同视角展现,向观众戳穿了男性角色虚空的幻想下,对玫瑰的偏见和对自己的美化,比如玫瑰和她当时的实习导师周士辉,一段再简单不过的谈话,在周士辉的视角下,大美女玫瑰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挑逗暗示和暧昧回应。

而在玫瑰看来,自己只是在无比正常的和对方交谈工作,在意识到对方有越界行为时,表达了明确的拒绝,更不说周士辉自信的单方面觉得,玫瑰完全有理由被自己吸引,周士辉自我感动般的,和七年恋爱长跑的女友领证时临时悔婚,只是为了净身出户,邀请玫瑰一起出国旅游。

剧中其他角色对此事的看法,也相当具有社会讽刺性,就连玫瑰的哥哥也会先入为主的审判玫瑰,现在看周士辉这类角色可能不觉得稀奇,但回忆一下原著小说创作于1981年的背景,原来亦舒早在四十多年前,就把普信男的脑回路给我们讲清楚了。

为了缓解观众的脑血压,编剧在剧中也利用玫瑰的意识,对典中典的发言进行了回击,剧版的玫瑰并没有把自己,当做两性关系中低位的一方,她对身边的男性物化女性的思想,感触敏锐且敢于回击。

编剧这样的改编,也更加符合当代女性不断更新的自我认知,所以作为观众,当我们有意识地跳出原著中男性视角的叙事陷阱时,可以看到藏在主线恋爱剧情的缝隙里,玫瑰从小便展露出的极高的艺术天赋,和她优异的学习能力,让她可以在面试时说出,考研对我来说并不是挑战,是舒适区。

这些被剧中男性忽视的,却都是玫瑰身上无关美貌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决定了,她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能够受人青睐,并在四段恋情全都结束后,能够放下一切重新开始,只能说亦舒的女性意识真是太超前了。

她在半个世纪前使用的手法和开启的话题,至今仍然能够引发观众的觉醒和共鸣,即使各个方面都强调理想化的黄亦玫,依然无法摆脱爱情和婚姻,对女性带来的捆绑,看到这才懂了,原来玫瑰的故事不是玛丽苏童话,而是给所有女生参考的渣男众生相罢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