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位列十二生肖之中,位居第三,地支对应寅,被尊称为寅虎。在华夏大地上,虎被赋予了"百兽之王"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虎怀有深厚的敬意,崇尚其英勇与力量。那么,虎在中国人心中究竟代表着什么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力量与勇猛的象征,它能够驱除不祥,带来吉祥与和谐。“虎,阳刚之物,百兽之领袖,能捕杀锐利之物,吞噬鬼魅。”——《风俗通义·祀典》

虎文化作为最早的图腾文化之一,其崇拜与传说是中华民族与神明沟通、与自然相连、祈求福祉、避免灾祸的一种文化表现。在众多民族的历史传说中,老虎被视作创世之神,人类繁衍的始祖。在中国古代文字中,“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只带有斑纹的老虎,上部为虎头,下部为虎身及足尾。

“虎,山林之主。从虍,虎足似人足,象征其形象。”——《说文解字》商朝时期,“丁酉卜 虎”的甲骨片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古代农业社会,虎被视为“四瑞兽”之一,具有驱邪避凶的神圣力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开始出现虎纹,这成为历史上最早出现并长期使用的中国传统纹样之一,通常采用虎的侧面形象,张口露齿,尾巴卷曲。

古人对虎的崇拜在军事领域尤为突出,因为其威猛的形象常用来赞誉军中英勇的战士。同时,虎也是权力与力量的代表。古代帝王用以调兵遣将的信物,就是以虎的形象制作的,称为虎符。虎符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与地方官或军队首领之间的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一半存于朝廷,另一半发给统兵将领或地方官,专符专用,一地一符,调兵遣将时需两半合璧以验真伪,方能生效。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代都有以画虎著称的艺术家。在民间,虎被视为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能够驱除灾难与邪恶。无论是民间传说、民间艺术还是民间戏曲,虎的形象无处不在。春秋战国时期,建筑中的瓦当已经开始使用虎纹,既有奔跑的虎图案,也有双虎嬉戏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征服邪恶、保卫幸福生活的愿望。

儿童穿戴虎头帽、虎头鞋,用以吓退邪灵,保护平安。端午节时,民间常在门上或身上悬挂艾虎,以避邪祛秽。新年时,人们除了贴门神,还喜欢在门上贴虎,因为传统观念中认为虎能驱邪,满足人们对平安幸福的向往。《风俗通义》记载,人们在门上画虎,希望以此抵御凶险,将老虎视为保护百姓安宁生活的象征。

历经千年,人们对老虎的崇拜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减退,反而在历史的洗礼下愈发鲜明,不断创新发展。2022年,恰逢农历壬寅虎年,让我们共同期待“虎虎”生威,带来满满的福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