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王朝的末代君主来说,从坐上那个至尊之位开始,就不得不面临着王纲不振、国势衰微的困局。更有象汉之献帝、唐之哀帝那样,不要说什么执掌朝政了,连自身安危也系于权臣之手的可怜皇帝,而当王朝到了这一步时,其覆灭自然已是无法避免的事了。而对于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来说,情况就有些复杂了,他和上述那些亡国之君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一是崇祯登基之时,明朝虽然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但他轻而易举地除掉权阉魏忠贤、又将朝中重臣换了个遍,内阁对他也是俯首贴耳,显示出了他对朝堂内廷的绝对控制力。其二是此时的明朝似乎还没有即将崩盘的兆头,西北农民军规模还有限、建州女真冲击虽大但却没有随时破关而入的实力、西南的奢安之乱也即将被平定……也就是说,这个老大帝国看起来还能延续一段不短的时间。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崇祯本人的作为,对后来大明内外局势的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可以试着从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崇祯二年的北京保卫战来分析一下。当年十一月初一,后金大军绕开宁锦防线,进入河北的消息传到京城时,惊慌失措的朝廷诸公就立刻紧闭城门、宣布戒严,把城外希望进京避难的民众全部拒之门外。仅凭这项举措,就可以看出登基不久的崇祯不是什么英睿果决之主,因为敌军还在数百里外,应该做的是收纳城厢难民、安抚民心、查处奸细,同时急派探马查明敌情才是。

之后则是对各方勤王之军赏罚不明:比如最先到达的是宣府巡抚郭之琮和总兵侯世禄,就是这个侯世禄,不仅谎报所部有火铳手八百、实际则连二百不到,吃空饷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更恶劣的是他还涉嫌抢劫户部发往辽东的饷银,后来朝廷也只是让他戴罪立功而已。至于后来饱受赞誉的大同总兵满桂,也是先失顺义、再败于德胜门,几乎没有什么斩获,但却最受礼遇,得到皇帝亲自召见的荣誉。

而最荒唐的是此战换帅之勤:皇帝先让兵部负责指挥,袁崇焕来后马上换他总揽全局、不久又以孙承宗为帅、之后又改为袁崇焕,转眼间他又被下狱,换成满桂为帅、然后又变成梁廷栋、最后再让孙承宗又上任,军国大事、形同儿戏。这些轻率之举充分表明了崇祯为政的急躁操切,而他之后十几年的表现都是如此,本来就病入膏肓的大明摊上这么一位君主,其崩溃之迅速就在所难免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