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许多人都听过凿壁借光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的人,但由于家里买不起烧油的灯,所以只好借隔壁灯光一用。 我们只听说过这个非常励志的故事,但却并没有听老师讲过匡衡后面的事迹。 其实匡衡后来学成当了官,但后来的他逐渐迷失了本心……

凿壁偷光 匡衡家里小时候非常穷,刚开始父母靠积蓄还能给儿子买几本书看,后来家里实在是没钱了,所以匡衡只能去借书。 不过那时候谁家都把书看得非常重,一般是不会外借的,于是匡衡就去他们家里打工。

匡衡干完活不要钱,他只希望能借给他几本书看,就这样匡衡成功借到了许多书。 刚开始还算顺利,匡衡有许多时间来看书,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父母就让他下地干农活去了。 每天从起床忙到晚上,只有中午休息时间才有空看会儿书。

就中午那么一丁点时间,这根本满足不了匡衡,于是他就想着晚上加班加点继续苦读。 但很不幸的是,家里没有煤油灯,而且还买不起。 一天偶然的机会,匡衡发现旁边的墙上出现了一丝光源,然后他就开始用力挖掘。

随着孔越来越大,匡衡发现这是隔壁点燃的煤油灯,于是他就通过挖的这个孔透进来的光源,读了不少书。 凿壁借光也可以说是凿壁偷光,但借和偷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凿壁偷光更多的是对匡衡行为的批评。

大家想一想,这么好的一面墙,就这样让匡衡给挖穿了,而且他家可穷了。 所以就有人说,匡衡这个人多少有点自私,为了自己读上书而不择手段,其实这时候他心眼还没有那么坏。 至于这个故事究竟有没有,许多人也给出了猜测。

匡衡凿出了那么大的一个洞,难道隔壁读书人就没有发现吗。如果他发现了,为何还要在那个屋继续待着,或者他为何没有去找匡衡家说理? 所以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还是带有许多神秘色彩的,不过这个故事的本意在于,让每代学子们都有刻苦学习的精神。

成功考取功名 后来匡衡经常刻苦钻研《诗经》,为此他还经常请教一位老博士。 由于对《诗经》理解和他人不一样,所以老博士对匡衡比较赏识,还收了他为学生。 只要是博士们的学生,然后再熟练掌握“六经”中的一个,便有考试当官的资格。

匡衡熟练掌握着《诗经》,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考官之路。 你要说匡衡不聪明吧,他对《诗经》的理解很新鲜,后来还得到了汉朝太子赏识。 但你要说他聪明吧,他考了九次才考中,而且是次两级的丙科目,属实一言难尽。

由于对《诗经》理解非常新鲜,所以大家对匡衡的理解产生了浓厚兴趣,就连当朝太子都经常找他,听其讲解《诗经》。 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这份独特理解,匡衡在太子继位成皇帝后,官位开始一路猛升。

从刚开始的文学卒史,匡衡直接一路飙到了汉朝丞相,也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各种政务。 从刚开始买不起书和煤油灯的贫苦农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着实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这就是努力读书的成果。

自从当上这个权势滔天的丞相后,匡衡逐渐被这么大的权力迷失了本心,其实这么说不太正确,万一他的本心就是当大官呢。 随着手中权力越来越大,再加上皇帝有点溺爱自己,匡衡逐渐忘了自己姓啥叫啥。

迷失自我 忘掉自己姓名的匡衡,开始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圈,为的就是打击与自己不和的人。 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匡衡甚至还拉来了一个宦官。 有一国丞相在背后撑腰,这个宦官行为做事开始无法无天,甚至打击那些在外建功立业的将领们。

在匡衡他们一连串的丑陋行为下,汉朝上下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而匡衡更是趁机掠来了不少不属于他的钱。 以前晚上借光苦读的好孩子,到最后竟然成了坏事干尽的大恶人,岁月不愧是一把杀猪刀。

岁月化成的杀猪刀,不仅会让人年老脸上多几条皱纹,还会让一个人出现根本性的转变,这个转变或许是好的一面,也有可能是坏的一面。 后来下一个皇帝继位后,匡衡为了得到对方信任,他毫不犹豫地出卖了那个帮他铲除异己的宦官。

匡衡原以为将身边安全隐患铲除,自己便能坐稳这个丞相位置,一看他就小瞧了宦官的影响力。 后来宦官半路身死,他的党羽也受到了牵连,为了报复匡衡,这些党羽将匡衡的罪行一一罗列了出来。

皇帝见状也是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将匡衡贬为了平民百姓,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就是所谓的“一夜回到梦最开始的地方”。 回想自己的这一生,每天靠别人家的灯光苦读,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谋得一官半职,甚至得到了太子赏识。

匡衡的人生就是,足够努力并且得到了回报,而且丞相这个回报很大,可惜他被这些迷得一塌糊涂,他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段黑历史,所以老师们才没讲过匡衡后面如何,只希望大家能学到他的刻苦学习精神就行。 至于别的,就让它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