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朱由检正式登基称帝,史称崇祯皇帝,他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正统皇帝。可惜,朱由检在即位之初,接手的是祖辈们祸祸下来的烂摊子,总结起来八个字——“内忧外患,积重难返”。 此刻的内阁还是明熹宗时期的“魏氏内阁”,其中有四位成员,分别是首辅黄立极,次辅施,阁臣张瑞图和李国普。 这四个人当中,前三个都是魏忠贤的马仔,剩下的李国普虽然保留着一点儿文人的骨气,可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他和阉党也走得很近,属于侥幸刚刚没有被列入《明史·阉党传》的灰色人物。据《明史》记载: 庄烈帝即位,以阁臣黄立极、施鳯来、张瑞图、李国普皆忠贤所用,不足倚。 关于这点,崇祯帝也很清楚。但是,他为了迅速稳定朝局,并没有大肆更换这些阁臣,起码短期内不准备更换。因此,就在朝廷轰轰烈烈地清算阉党之时,内阁中最大的“三个半阉党”却安然无恙。 而向来锱铢必较和睚眦必报的东林党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天天主张“新朝新气象”,天天主张铲除阉党,搞得崇祯头都大了。可是,他在内心深处又怀疑这些东林党人的能力,担心他们只会“空谈误国”,因此显得非常犹豫。 不过,面对这铺天盖地的弹劾之声,崇祯只好做出一些妥协,他将首辅黄立极以“私交近侍”的罪名罢职还乡。黄立极离开内阁后,施鳯来接任了首辅一职。
崇祯二年,在政局初步稳定后,朱皇帝下旨扩充内阁,要求朝臣们廷议并推选入阁的人选。当所有候选人的姓名都摆在御案前时,崇祯傻眼了,十个候选人中有阉党余孽,也有东林党人,但都不是崇祯的心中人选。 没办法,崇祯为了防止引起新一轮的党争,索性突发奇想,决定采取求神问天的“枚卜大典”。那么,何谓枚卜大典呢? 尽管听起来无比的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通过抓和抽签来选出阁臣。您千万别怀疑,这不是玩笑,而是如假包换的历史! 通过此次抓阄,有六名幸运儿光荣中签,他们分别是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周道登和刘鸿训。再加上之前原有的三位成员施来、张瑞图和李国普,当时的大明内阁突然间就有了九名成员,的是空前拥挤,空前热闹。据《明史》记载: 诏廷臣推举,列上十人。帝仿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首得龙锡,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辅臣以天下多故,请益一二人,复得周道登、刘鸿训,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施鳯来接任首辅后,日子过得颇为憋屈,他既要接受崇祯的猜忌,又要面对朝臣的弹劾,很快就被逼走了,顺道的还有张瑞图。据《明史》记载: 立极乞休去,来为首辅。御史罗元宾复疏纠,来、瑞图俱告归。 随着原先的“魏氏内阁”四人中已去三人,留下的李国普就接任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新任内阁首辅。 从十五世纪初明成祖设立内阁起,第一位首辅黄淮到本篇的李国普,一共经历了五十二位首辅,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时间,每位首辅的平均任期在四年以上。而从李国普开始,直到明朝的最后一位首辅魏藻德,一共经历了十五位首辅,经历了十五年的时间,平均任期也就一年。由此不难看出,崇祯是一位比永乐,比嘉靖,比万历更难伺候的朱皇帝。 崇祯在位十七年,清除阉党、整饬朝纲、节俭勤政、开放言路……。不过,也正是在他执政期间,由于刻薄寡恩和刚愎自用而导致了国库空虚、冤杀忠良、错用佞臣、流民四起……。 崇祯期间,内阁首辅的更迭非常频繁,简直到了“走马观花”甚至是“跑马观花”的程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近在崇祯时期第一位“跑马观花”的内阁首辅李国普。
李国普(1585年——1631年),字元治,直隶高阳(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他是明王朝的第五十二位内阁首辅,也是当年魏氏内阁“三个半阉党”中的那“半个”。 何来“半个”之说?首先,李国普不是阉党成员,他在阉党乱政时期的危害也不大,否则张廷玉在整理《明史》时必定会将他纳入“阉党传”。其次,李国普和阉党走得很近,否则他也不可能在魏忠贤掌权期间入阁参预机务。 1585年,李国普出生于直隶一户农民家庭。虽然开蒙识字较晚,但他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分,学业上的成绩突飞猛进,很快就在科考中一路过关斩将。 1607年时,二十二岁的李国普成功通过会试并取得了进士身份,被授予授翰林编修的职务,开始在此熬资历和等空缺。 期间,浙党领袖沈一贯因为“京察案”而刚被弹劾下台,东林党借此机会迅速崛起,不断在朝中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见此情形,初出茅庐初来乍到的李国普自然是逐渐向东林党靠拢,但只是依附而已,并不是坚定的东林党人。 在东林党人叶向高担任首辅期间,李国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于1612年被调任了太子府的属官右春坊。这样,他与战战兢兢的太子朱常洛有了更多的接触,也与东林党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受益于此,李国普的职位也获得了屡屡晋升,成为了詹事府的少詹事。而随着在位四十八年但却长期罢工的朱翊钧过世,太子朱常洛终于熬出了头,登基成为明光宗。
明光宗朱常洛 光宗登基后,被压抑了三十多年的内心得到了彻底的放飞,之前没见过和没玩过的他都通通“勇于尝试”。据《泰昌朝记事》记载: 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 于是乎,朱常洛登基没几天就嗨过了头,彻底累趴在了床上。为了讨好朱皇帝,鸿胪寺丞李可灼主动进献了仙丹,浙党出身的首辅方从哲虽不同意,但也没有阻拦。 结果,朱常洛在“嗑药”的当晚就驾崩了。这位朱皇帝在父亲的白眼下长大,刚当了一个月皇帝就因为嗑药而稀里糊涂的死掉,身后还留下了一大摊子的烂事,比如“移宫案”、“红丸案”等事件都是因他而起。 东林党人来不及难过,朱常洛刚死,他们就又开始大张旗鼓地拥立了朱由校登基,史称明熹宗,也就是那位著名的“木匠皇帝”。 朱由校一登基,立即开始犒赏扶持自己的东林党人,不仅召回前任首辅叶向高,还提拔重用了相当一部分东林党系的中高层人员。其中,李国普就因此而担任了礼部右侍郎,继续协理詹事府事务。 紧接着,重新崛起的东林党人死性不改,又开始掀起了党争。他们凭借“移宫案”、“红丸案”等事件而大做文章,终于彻底击垮了齐楚浙党,使其基本上分化瓦解,一部分归附了东林党,一部分则归附了阉党。 而伴随着东林党在前朝的一家独大,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也终于发展成为朝中的第二股势力,双方越来越到了誓不两立的程度。 在此以后,李国普对东林党的态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虽然继续公开拥护他们的观点主张,但在背地里却以“同乡之情”与魏忠贤多有往来。对此,虽然史料中没有详实的记载,但通过对李国普日后的仕途变化也不难窥得端倪。
明熹宗 1625年,在明熹宗朱由校的偏袒庇护下,魏忠贤的阉党已经彻底击败了东林党,朝中大小事务皆由魏阉做主。 在此背景下,许多东林党人纷纷遭到贬斥,有的甚至还被下狱迫害致死,而李国普却得以升任礼部尚书。紧接着,他还在魏忠贤的举荐下入阁参预机务。据《明史·李国普传》记载: 释褐十四,年即登宰辅,魏忠贤以同乡故援之也。 当时的内阁被称为“魏氏内阁”,除了首辅顾秉谦以外,还有施来、张瑞图和李国普三人。试问,如果不和阉党走近,李国普何以能够入阁为辅?难道是魏忠贤仰慕他的才华,欣赏他的能力吗?别逗了! 不过,李国普在入阁后却屡屡违背魏忠贤及其阉党的意愿,甚至公开驳斥,顺带还为自己赢得了忠直之臣的赞誉。而令人蹊跷的是,权势熏天的阉党竟然没有为难他,真不知道这是玩儿的哪一出,双面间谍吗?据《明史·李国普传》记载: 国普每持正论。刘志选劾张国纪以撼中宫,国普言:“子不宜佐父难母,而况无间之父母乎!”国纪乃得免罪。御史方震孺及高阳令唐绍尧系狱,皆力为保全。
1627年,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木匠和非著名的皇帝朱由校驾崩了。在他死后,信王朱由检即位称帝,史称崇祯皇帝。据《明史·阉党传》记载: 七年秋八月,熹宗崩,信王立。 在史料中寥寥数语的几个字,在当时却是颇为惊心动魄。若不是各方势力的博弈和妥协,真有可能会酿成惨痛的灾难,彻底改写明朝的历史。 因为,在熹宗驾崩后,魏忠贤希望能从皇室宗亲中挑选一位年幼者继位称帝,以便于自己长期把控朝政。而信王朱由检虽然是明熹宗的弟弟,是最亲近的血亲,但他已经成年,所以魏忠贤并不愿意由他来继承帝位。 为此,魏忠贤甚至以明熹宗遗旨的形式,暗暗拟好了传位诏书,并安排他自己担任辅政。而向来唯魏忠贤马首是瞻的“魏氏内阁”,却在首辅顾秉谦的带领下,一致反对魏忠贤篡政,一致拥立信王朱由检登基并且得到了朝臣的纷纷响应。
眼见情势已然如此,魏忠贤尽管恨得牙根直痒痒,可也只好表态支持由信王登基称帝,接掌大明的江山社稷。 朱由检登基后,立即就对魏忠贤的阉党进行了坚决的清算。而与此同时,东林党人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纷纷被委以重任。 随后不久,东林党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那就是弹劾和骂人,先后赶跑了顾秉谦、施来和张瑞图。于是,只剩下了这个既非阉党又非东林党的“双面间谍”李国普,而其余六位阁臣又都是刚刚通过抓阄才挑出来的“生瓜蛋子”。崇祯大笔一挥,就他了,于是李国普成为了继任首辅。 通过之前更新的“大明首辅系列”文章,您一定也认同明朝的确是一个奇葩的王朝。在这里,有奇葩的皇帝,有奇葩的大臣,还有奇葩的事情……。而崇祯,无疑就是其中一个鲜活的代表。 自从侥幸捡得皇位后,朱由检就飘飘然了,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时时事事都以圣君自诩,甚至是堪比尧、舜的千古名君。 其实,崇祯帝远不是那么回事,就在明朝的皇帝中间,他也排不上个儿。 论武功,他不如太祖皇帝;论霸气,他不如成祖皇帝;论文治,他不如仁宗皇帝;论国政,他不如孝宗皇帝;论智力,他不如世宗皇帝;论权术,他不如神宗皇帝。当然了,论木工,他也不如熹宗皇帝!
崇祯剧照 可崇祯皇帝的自我感觉却特别好,总以为自己是大有为之主。在即位后,他干脆利落地翦除了魏忠贤的阉党,这是崇祯在任期内干的第一件大事,也基本上是唯一一件干成的大事。 成为首辅的第一天起,李国普的工作就极难开展,既要对付自以为是的皇帝,还要对付自以为是的朝臣,受的就是“夹板气”。而且,崇祯和朝臣从来都没有真正信任过他,怀疑和猜忌就没停歇过。 李国普上任时,崇祯对于魏忠贤阉党的清算工作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基本上应该接近了尾声。但是,无论是崇祯帝,还是东林党人,都丝毫没有要终止的迹象,搞得朝中人人惶恐,人人自危,生怕哪天就被当作阉党给清理了。 作为首辅,李国普委婉地向崇祯进言,说魏忠贤的阉党已经基本铲除殆尽了,即便偶有漏网的,也不敢再继续为祸了。当前,辽东的军情非常紧张,国内的流民也越来越严重,陛下是否可以将更多精力转移到这些方面。 笔者个人尽管不喜欢李国普在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两面逢源,但客观的说,他的这次谏言还是非常中肯的,属于老成谋国之言。可惜,狐疑的崇祯非但没有采信,反而怀疑李国普是否有意包庇阉党。 就这样,受了两个月的窝囊气,首辅说啥也不干了,赶紧向崇祯帝请辞。据《明史·李国普传》记载: 得请归里,荐、孙承宗自代。
1631年,李国普离职返乡几年后,在家中过世,仅仅四十六岁。崇祯皇帝闻讯,象征性的表演了一番,下旨追赠其太保衔,赐谥号“文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