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辆流传300余年的皇帝专家,建成于唐高宗(623-683)年间,到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还在使用。这车的学名叫“大驾玉辂“,是古代皇帝出行必备的仪仗车。都知道宋代物质文明高度繁荣,工艺颇为发达,产生不少艺术精品,为啥宋人还稀罕三百多年前唐朝的东西呢? 先来看看原文记载,《梦溪笔谈》里有一则笔记:“大驾玉辂,唐高宗时造,至今进御。自唐至今,凡三至泰山登封,其他巡幸,莫记其数,至今完壮,乘之安若山岳,以措杯水其上而不摇。庆历中,尝别造玉辂,极天下良工为之,乘之动摇不安,竞废不用。元丰中,复造一辂,尤极工巧,未经进御,方陈于大庭,车屋适坏,遂压而碎,只用唐辂。其稳利坚久,历世不能窥其法。世传有神物护之,若行诸辂之后,则隐然有声。”

这辆很有可能唐高宗和武则天用过的“大驾玉辂”,曾经三次登上泰山,到各地巡幸的次数就不可胜记了。这车的特点是很稳,水杯放上去都不晃动,所以传到宋朝皇帝依然很宝贝它。宋仁宗庆历年间,曾经尝试集齐天下能工巧匠造玉辂,可是坐上去摇摇晃晃的,皇帝都废置不用。到了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又造了一辆辂车,还没来得及进献给皇帝,放在庭中就被压坏了,宋神宗用的还是这辆唐辂。那时候的匠人估计没少研究这辂车何以造得如此坚固,但是都没有参透。

在宋人眼里,“大驾玉辂”的存在近乎神迹。这就好比你家有一辆奔驰,但是某天你发现三百年前造的奔驰,比你家这辆性能更加先进,会不会吓一跳呢?宋人就认为这辆车是有神物护佑的,传说如果皇帝出行时,它排在其他车后面,就会呜呜作响。 《梦溪笔谈》公认有很高的科学文献价值,如果沈括的记载没有问题,那么只说明了一件事。唐朝的工艺水平很高,并且制车技术应该是失传了。后人只知道宋人造出的东西很精巧,却不知道获取唐代匠人更加厉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